当前位置:  九州大学研究成果

九大前沿:发现区分糖和人造甜味剂的传感器和神经——有望控制血糖和阐明嗜糖机制

2020-08-04 来源:九州大学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大米,面条、面包等我们每天都会食用的碳水化合物,配之与盐,能够刺激食欲。 另外,糖类与人造甜味剂之间味道存在差异,糖的口味明细要美味得多。本次,九州大学五感应用设备研究开发中心的安松启子 特任准教授(現东京齿科大学短期大学 教授)、二宮裕三 特任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此现象根源的葡萄糖传感器位于舌头的味觉细胞中,并发现了连接该细胞并区分糖与其他味道的神经。

研究团队调查发现,试验小鼠的鼓索神经中,区分甜味的神经占所有甜味感知神经的大约30%,每添加10 mmol/LNaCl,其葡萄糖反应增强,并受葡萄糖钠转运蛋白(SGLTs)抑制剂“根皮苷”的抑制,且对人造甜味剂无反应。其余的甜味感知神经中约30%对“根皮苷”无反应,在不表达甜鲜味受体T1R3的T1R3-KO小鼠体内不存在。其余40%的神经对人工甜味剂和葡萄糖都有反应,并受“根皮苷”抑制。研究团队之前已研究证实试验小鼠可以区分糖类和人工甜味剂,而其原因被认为在于本次发现的葡萄糖钠转运蛋白(SGLTs)及传达其味道的特殊神经活动。

并且,T1R3-KO小鼠与正常小鼠一样,仅凭舌头味觉分泌胰岛素。区分甜味的神经应对糖味觉诱导的胰岛素分泌起到重要作用。与研究团队之前研究发现通过味觉器官感知脂肪相同,目前可以证实口腔内同样具备感知糖分营养素的系统。今后,研究成果有望助于阐明消化吸收、血糖控制与味觉的相关性,以及糖味道及嗜糖现象机制。
 

本成果于2020年6月29日发表于“Acta physiologica”速报版上。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何苇] 标签: 皮苷 SGLTs Actaphysiologica LNaCl 包等我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