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2020-05-12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据《青海日报》报道,近日青海省委党校在定点帮扶的西宁市湟中区甘河滩镇和拦隆口镇几个村举行为期5天的“补针点睛”专项培训活动,邀请省畜牧兽医学会、省农学会资深专家深入田间棚舍,针对畜禽养殖及防疫、农作物种植及相关病虫害防治进行现场指导和“一对一”讲解,用方言为村民答疑解惑,受到村民一致欢迎和好评。

  有的村民虽然因种养殖有了收入脱了贫,可是缺乏种养殖科学知识和技术,有时遭遇畜禽或种植物因疫病死亡,一年来的收入就会受影响,有专家能给他们出出主意帮帮忙,还操持着亲和的方言土话让他们听得懂,这样俯下身子接地气的活动自然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当前,青海省绝对贫困人口如期清零,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今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还要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上面着实着力下一番功夫。让脱贫成效可持续,让脱贫群众稳定走在致富路上,归根结底要靠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智、扶志深度融合,激发和培育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就能形成持续反贫困和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群众从脑山搬出来了,有了岗位、有了产业,还迫切需要什么?需要技术、技能。培训活动中村民们围着专家不停地问、仔细地听,就反映出了脱贫群众自身对富“口袋”先得富“脑袋”的深切体会,会种会养、有一技之长才能站得住稳得久,彻底告别贫困走上致富路,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对此,青海做了大量工作,万名干部下乡活动“、补针点睛”专项行动等把知识技术、经验做法送到贫困户手里,帮助解决疑惑和困难“;非遗+扶贫”模式等让更多贫困户“一技在手”,长了本事;年度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7万人次,培养贫困村致富带头人2400名……眼下,克服疫情影响,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一场大战大考,要坚持“四不摘”原则,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定性连续性,对技术下乡和技能培训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和更有针对性,培养产业带头人带动一批能人,以更大力气、更实举措进一步提升脱贫群众和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激发内生动力,重要的还有提升和理清脱贫群众自身的志气和思路。当前脱贫中的“硬骨头”除了深度贫困,还有“精神贫困”,部分贫困户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脱贫靠国家、靠政策,而把自身努力抛之脑后,引导和改变脱贫群众思想观念,让他们坚定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发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部分贫困户对扶贫政策搞不懂、吃不准,让群众做扶贫政策的明白人,算好明白账,理清发展思路,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近期万名干部下乡活动以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政策进行了集中宣传,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讲政策变成“拉家常”、制作一目了然的扶贫手册等方式,只要与基层群众身贴近、心相连,就能让政策的甘霖洒入基层的土壤,开出脱贫致富的花朵。

  经济保证今天,科技保证明天,教育保证后天。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让贫困不再卷土重来,彻底改变贫困内因,激发内生动力的有力举措。有智力支持,个人才能改变贫穷命运,有人力资源支撑,产业发展才会开花结果,扶贫工作重点已由过去单纯重物质资本开发建设转向与人力资本投资开发并重。重视人口素质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让东西部扶贫协作持续发力,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发挥义务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促进贫困家庭子女的非农就业等等,不仅让脱贫人口能够“站起来”,而且能够“走得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根本上让贫困群众摆脱能力贫困和意识贫困,从“源头”激发内生动力,脚踏实地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攻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