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贺雪峰:农村的希望在于乡村建设

2016-04-04 作者:贺雪峰 来源:微信号乡村建设研究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农村的希望在于乡村建设

贺雪峰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农民生活水平比过去大大提高,农村却反而成为问题了呢?李昌平向总理上书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似乎农民的生活今不如昔,是否夸大了农村目前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因为这个问题揭示了当前农村存在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今天的农民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解决温饱的农民。另一方面,近年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农民的满意度下降,本来已经解决的各种问题重新成为问题。

造成以上矛盾现象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农民数量过于庞大,农民来自农业和务工的收入在可见的将来,不可能大幅增长,农民收入相对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将越来越低,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消费需求因为广告的强力刺激和时尚的强力渗透,而不断增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饭吃无钱花”的格局尤其让人难以忍受,农民满意度下降势所必然。

市场经济在经济上将农民边缘化的同时,会进一步从社会和文化上将农民边缘化,农民的传统文化和他们的人生信念越来越被“证明”为是愚昧、无意义和迷信的,他们在人生意义方面发生危机。几千年来在小范围解决农村公共物品的地缘和血缘组织,也被革命运动和市场经济彻底摧毁,农村基本公共物品的提供越来越成为问题。因此之故,当前的农村出现了从经济收入,到社会组织,再到人生价值的全方位危机,农村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

解决农村问题不可能逆市场经济而动,但市场经济并不能解决农村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借助越来越从农业之外获取的国家财政收入向农村转移支付,通过越来越多的转移支付来为农民提供应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危机的资源条件,从而缓解并为最终解决农民问题提供时间,直到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转为城镇人口。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都将农村工作列入首要议题。中央决定将增加的财政支出首先用于农村公共物品建设。可以预见,在农民收入不可能大幅增长的未来数十年,国家会有越来越多的转移到农村的财政支出。但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不应该也没有可能直接分配给农民家庭,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而应主要用于以公共物品建设为主线的乡村建设事业,用于增加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难以达成的经济社会合作和越来越被边缘化的文化生活。

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为基础的乡村建设之路并不是一条自明的路,用何种办法进行乡村建设,怎样的乡村建设最能解决农村现存问题,都需要探索。国家为农村提供大规模转移支付的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学术界及政策研究部门提早探索如何最为有效地利用转移支付资金来展开乡村建设,来解决农村问题,来再造农民福利,就十分重要。中国农村不仅极其庞大,而且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在农村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面,学术界及相关政策部门选择各式各样的农村,进行各式各样的乡村建设试点,将为国家提供有效使用转移支付资金的经验,将为借外部资源促成农村内源发展提供可能。

20世纪30年代,全国有700多个组织在全国开辟了1000多个乡村建设实验点。那是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对比20世纪30年代,今天的农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时期的农村:今天的农村问题是温饱已经解决前提下的农村问题;是在农民可以占有养家糊口土地基础上的农村问题;是工业化已经完成,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工商业而不是主要依赖农业的农村问题;是国家内政稳定,国力比较强盛背景下的农村问题。这样的农村问题,正是知识分子可以贡献智慧发挥作用的农村问题,正是乡村建设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市场经济不可逆转,农民处境日渐边缘化的背景下,学术界及政策部门尽早介入乡村建设,探索农村希望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希望所在。让我们都来介入乡村建设事业吧!

本文原载《决策咨询》2003年第8期。作者为贺雪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贺雪峰 农村 希望 乡村建设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