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土地流转后农民真的富了吗?

2016-02-21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农视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土地流转一直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热点和重点,也被认为是充分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发展手段。

土地流转如何提高农民收入?

从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看,农民可以从中获取的利益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土地使用权转让取得的一次性收入

第二类:将土地出租后取得的租金收入

第三类:将土地入股后取得的分红收入

第四类:土地规模化流转后,农民参与规模化经营取得的佣金收入

其中,除了第一类收入外,都属于较为长期、可持续的经济收入。从大多数的媒体报道看,农民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流转,大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获得了诸多实实在在的收益。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在笔者走访调研中发现,虽然农村通过土地流转在整体上实现了经济收益的增长,但对于农民而言,其真实收益增长并不明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土地租金非常低

以笔者近期在西南某市农村所做调查为例,土地租金每年一般在几百元左右,其中基本农田租金为每亩500元/年,旱地每亩250元/年。对于这样的租金收入,若土地在流转之前属于闲置,那么对于农民而言确是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但若在流转之前属于长期耕种的土地,那么租金的收入与耕种收入相比差别不大,甚至可能低于耕种收入。

②土地租金固定

若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土地租金应当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根据城市中房地产出租的一般规则,租金往往是在租期内逐年递增,期间市场租金下跌造成的合同亏损风险由承租者自行承担。但是,农村土地出租并没有遵循和城市房地产市场一样的规则,在笔者走访调研的区县农民中,其收取的土地租金基本都是数年如一日的固定租金,这一城乡利益规则的倾斜最终受损的是农民利益,最终受益者则是流转农民土地的承包者。

③土地流转对劳动力的内生消化并不乐观

在媒体报道中,我们常常见到某地土地流转后,当地农民均到流转完成后的农场打工工作,使当地农民有了流转收入和工作收入的双重收益,还不用舟车劳顿地外出。但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土地流转后对当地农民劳动力的内生消化的选择性倾向明显,如只要男性不要女性,只要年轻人不要中老年人等。另外,通过内生消化的工作收入也非常低,从走访调研的地区情况看,一般为50元一天,很显然,这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并不算高,而年轻人面对这一收入更是难以养家糊口。

结语

由于各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目的追求不同、资源力量不同,导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最终在部分地区出现“富企不富农”的土地流转结果。但好消息是,有媒体对东方、琼海、海口等市调研了解到,新一轮土地流转正在推动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之前部分地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富企不富农”怪圈正在被打破。

防止新的“富企不富农”现象的出现,真实实现土地流转让利于民,让农民得到实惠,是我国新一轮土地流转的重点,也是解决农民融资难,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突破口。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农视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土地 流转 农民 富裕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