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食品安全

“农产品贮藏加工专家”的“鲜亮人生”——记甘肃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所长张永茂

2020-09-2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一个科研工作者,不管从事何种研究,只要坚守基本的科研理念,脚踏实地,总能干出一番成绩。20多年来,甘肃农科院 农产品 贮藏加工研究所所长张永茂就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农产品贮藏加工专家”的“鲜亮人生”。

搞农业科研项目关键要在生产中应用

“我们搞农业实用技术研究,目的就是在生产中应用。”1986年,从踏进甘肃省农科院的那一天起,张永茂就将这一科研工作基本目标牢牢地印在了心底。20多年来,与其他专家学者相比,他的科研成果不算多,自认为拿出手的只有“三个”,可就是这“三个”,足以让很多人都竖起大拇指。

“软包装水果罐头研制”是张永茂主持第一个科研项目,从1987年起到1994年,他先后做了7年。该项技术成果开创了国内食品软包装的先河,199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996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天,虽然这种“软包装水果罐头”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张永茂关于食品软包装的研究成果对包装行业的影响却十分深远。自1994年起,我国软包装食品产业迅速发展,这一市场目前仍然很大。

“一个农业科研项目研究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通过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反复试验,解决基本理论问题,然后通过小规模的生产实验进行中试转化,进一步完善成果,最后选择合适的企业、地域等进行示范推广。”张永茂说。

张永茂个人认为拿出手的其他两个科研项目是“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保鲜果蜡研制”和“微波压差膨化 苹果 脆片加工工艺技术”,完成这两项科研成果,他先后花了10年时间。

“当了解到我国的果蜡全部靠进口,就下决心一定要攻破这个难题。”张永茂说,1995年,他到外地出差,买水果时发现同样一种苹果,外观和价格却有天壤之别,一打听,原来颜色鲜亮的是外国进口的,涂抹了“果蜡”。

“外国人能给水果‘化妆’,我们难道就不行?”张永茂暗下决心。

在原料、配方、制作工艺等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张永茂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后,2002年,终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蜡——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保鲜果蜡。

“与传统果蜡相比,纳米果蜡透气性更强、保鲜期更长。”张永茂说。

2002年,“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保鲜果蜡研制”项目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果蜡垄断经营的局面,实现了果蜡国产化。2003年,这一成果又列入农业部重大农业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促进了我国水果采后处理领域的技术进步。

在主持“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保鲜果蜡研制”的同时,张永茂还进行了“微波压差膨化苹果脆片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10年的努力,他研制出的苹果脱水、膨化技术,可完全替代国内外果蔬脆片普遍采用的高温油炸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是农民的儿子就要为农民服务

张永茂1957年出生在甘肃省庆阳市西锋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使他立志要读书成才。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他有幸考入了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又如愿以偿,从事了他渴望的农业科研工作。

“我是农民的儿子,就要为农民服务。”在张永茂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农业科学研究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我所从事的农产品贮藏加工属最后一段,过去重视不够,但对农民增收来说很重要。”在张永茂看来,只要解决了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和防腐问题,就等于是为农民“减损增效。”

“从地头到餐桌,我国瓜、蔬菜的损失高达25%至30%,水果较低,也在15%至25%。”张永茂介绍,1996年,甘肃的苹果面积不大,价钱也不行,低的时候比土豆还便宜,现在面积越来越大,可价格在一直升,这与解决了储存保鲜有直接关系。

张永茂介绍,他主持的“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保鲜果蜡研制”项目长远目标就是想给农民“减损增效”,这一科研成果问世后,很快在全国10多个省区推广应用,占领了国内30%的果蜡销售市场。

“现在农业发展到这个阶段,靠产前的育种等技术手段来增产增收,潜力已经很小,而产后减损增效,潜力却很大。”正因为有这一认识,张永茂主持的“微波压差膨化苹果脆片加工工艺技术”推广应用后,为农民生产的次等果利用找到了一条出路。

“残次果资源通过加工,农民每吨可增收800元,加工成脱水苹果、苹果脆片,1吨次等果可增值1100元。”张永茂说。

一天上三个班,早上、下午还有晚上

在张永茂的办公室里,支着一张简易床,10多来年,他每年有近3个月是在这张床上过夜,而家离办公室并不远。

“这样工作方便,一个问题一旦想明白,马上爬起了就写下来,还不会打扰家人。”在张永茂看来,这纯属工作方便,可在同事看来,他一天上三个班,早上、下午还有晚上。

“我觉得,争取项目不容易,交给我了,就一定要完成好,责任重于泰山,不能浪费国家钱。”张永茂说。

在很多同事的眼里,张永茂是一个工作非常勤奋和投入的人,而张永茂自己却认为很平常:“把工作干实了,自己心里踏实,推广后,老百姓也踏实。”

由于工作太投入、生活规律,张永茂得上了严重胃病和肺病,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再过几天,就是张永茂55岁的生日,他希望在退休之前,把手头的两个科研项目完成好。

这两个项目一个是“果蔬太阳能脱水技术研究”,另一个是“土窑洞储藏技术改造”。其中,“果蔬太阳能脱水技术研究”是一个节能、 环保 项目,张永茂已经搞了4年,他认为还不太完善,还要继续。

“光甘肃就有上万个土窑洞,通过保温和控温技术对这些土窑洞进行改造和再利用,能解决农民果蔬储藏的很大问题,能给他们增收带来直接效益。”张永茂说。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农产品贮藏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