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洱源:走出“生态+扶贫”双赢特色路子

2020-08-05 来源:大理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脱贫攻坚以来,洱源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1.13亿元,纵深推进产业发展,夯实产业扶贫的基础,着力落实就业,设置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在与贫困做斗争的同时,致力于恢复生态的活力和张力,积极发展林草、林豆、林药、林禽等林下产业,培育一批生态好、环境美、群众脱贫的典型产业,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互促互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扶贫”双赢路子。

  抓产业就业促收入 

  洱源县大力抓项目实施促增收,引导贫困户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模式发展山嵛菜、苹果、荷兰豆、辣椒、中药材等3.66万亩,肉牛、山羊、土杂鸡、蜜蜂等2.69万头(只、羽、箱)。按照“资金变资产、资产变股份、股份变收入”的模式,全县共实施各类村集体经济项目30个,组建97个扶贫互助社,入社户3570户。抓产业结构调整促增收,发展中药材2.6万亩、油菜0.49万亩、蔬菜3.17万亩、烤烟4.38万亩、辣椒1.49万亩、大夹豌豆0.35万亩、优质饲草料1.41万亩,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推广“党支部+贫困户+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龙头企业”等模式,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669家、农业庄园4个,共带动贫困户7033户;共认定产业扶贫基地219个,涉及新型经营主体207个,带动贫困户4333户16076人。抓转移就业促增收,今年1至6月,洱源县人社局开展技能培训94期4624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3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7万人。

  抓生态建设促脱贫 

  洱源县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以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加工和以大理洱宝实业梅果加工为代表的生态工业企业,发展乳牛养殖2.4万头,蝶泉乳业年产奶粉8000吨、液态奶10万吨;带动全县种植梅果6.2万亩,在松鹤村建立3.5万亩绿色梅果种植基地,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791户村民依靠种梅子树发展生态农业富起来;围绕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培育3个现代农业庄园、39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绿色能源牌,借力“风、光、水、林、网”五大绿色资源优势,为群众增收致富打造绿色增长点。利用风力资源优势,先后引进大唐、华能、国电等公司建成大唐罗坪山等12个风电场,每年发电15.8亿千瓦时,税收9000余万元。建成大龙潭风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大佛山并网光伏电站,并建成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923人。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建成0.1MW以上的水电站50座,小水电上网电费收入4763.5万元。引导群众转变发展观念,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林上果子”“林下菌”“林间药草”,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通过引导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投身公益性岗位、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生态补偿等途径,助力贫困人口脱贫,增加群众收入。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就地务工6.3万人,人均每年增收1.6万元。以多种形式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天保员、护林员、保洁员、河道管理员、节水治水员、湿地管理员、垃圾收集员,5年来累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500人,人均每年增加9600元工资性收入。通过退耕还林、湿地保护项目等生态补偿方式,增加群众转移性收入,5年来兑付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农业草原生态保护等奖补资金8300万元,惠及贫困户1.8万人。探索“以湿养湿”模式,每年为群众增加租金收入4700多万元,惠及贫困人口9000人。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生态+扶贫
相关新闻: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