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抱团”发展

2020-07-15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澧源村,96岁的茶农徐福成至今坚持亲自炒茶制茶,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这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永顺县位于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腹地,属典型老少边穷地区。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定点帮扶下,永顺县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充分挖掘当地莓茶产业的先天优势,不断擦亮“永顺莓茶”金字招牌,成功打造莓茶专业村21个,建成万亩精品园1个,千亩示范园6个,实现莓茶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0.7万吨,年产值1.9亿元,为全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搭台子,激发经营新活力

永顺县区位独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莓茶生长。

相传明嘉靖年间,永顺宣慰使彭翼南率兵奔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因水土不服,士兵多有腹泻,几乎失去战斗力。军医建议到永顺收集莓茶一千余斤,用军锅熬煮以止腹泻,后每餐必备,终获大捷。

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永顺莓茶主要产于毛坝、万民、万坪、砂坝、润雅等11个乡镇,具有绿茶的口感和强烈回甘。经中国农科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测定,永顺莓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以二氢杨梅素为主),具有特殊的药用保健价值,永顺莓茶原叶——显齿蛇葡萄叶,被国家卫健委列入了2019版药食同源目录。

光有茶叶子不行,关键得想办法将其打造成致富“金叶子”。为了提高莓茶生产标准化水平,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永顺工作队、湘潭对口帮扶永顺工作队牵头组成调研组,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的产业发展目标,并在标准种植、规范加工、资质认证、品牌推广等方面制定了系列政策措施。

为了扩大销售渠道,帮扶工作队牵线当地企业与中粮集团等8家企事业单位达成销售合作,推动当地电商企业与京东、拼多多、芒果扶贫云超市等电商平台达成莓茶销售合作,引导产业由重视种植单一环节转变为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全产业链齐头并进发展,在政府层面为茶农树立了产业发展信心。

据介绍,目前永顺县授权使用永顺莓茶地标的5家企业均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由于政府及各扶贫协助单位的大力支持,5家授权企业都拥有较为先进的莓茶加工生产线,从原料和硬件上为永顺莓茶的生产提供了品质保障,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年产值达9000万元。

创牌子,提高市场影响力

毛坝乡是永顺莓茶的集中产区。坐落其间的永顺天禾莓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永顺县引进的第一家专注莓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作为集莓茶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生产生态、环保、绿色、富硒、有机的莓茶系列产品,以莓茶产业为主线,走生态农业、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户外活动等综合开发之路,形成产业融合、农旅结合、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天禾莓茶公司与毛坝乡5个贫困村和1016户精准扶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558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提供长期在园区务工的就业机会,每年可为贫困户增加5000元以上的收入,莓茶成为毛坝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致胜法宝”。

“截至2019年底,全乡莓茶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亩,实现了全乡贫困人口4123人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全乡1万多农业人口全覆盖,实现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到2025年,可以带动周边及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10万亩。”永顺县毛坝乡乡长彭岚很有信心地说。

自2014年开始种植莓茶以来,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大,毛坝乡河坝溪莓茶合作社吸纳的精准扶贫户也越来越多,共吸纳茶农187户,其中贫困户94户。无劳力无技能的贫困户,可以采取土地入股方式,合作社统一整地、供苗、植苗,政府给予植苗工钱和肥料补贴,贫困户参与管理,仅2019年一年,河坝溪莓茶合作社就给贫困户分红24万多元,发放务工劳务费32万多元。

合作社理事长彭英富说,2014年到2019年,合作社的莓茶面积由几十亩增加到2000多亩,采茶季节每天要请工人40多名,其中精准扶贫户18人,每人每天工钱80元,既发展了莓茶产业,又有效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

永顺县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面向全国开拓莓茶市场营销渠道,特别是农业农村部支持免费参加的全国性农业展销会,企业、合作社不仅免交展位费,还享受政府给予的交通食宿补助。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政府—协会—新型主体—农户”层层带动的莓茶产业良性发展机制,已建设莓茶标准化加工厂13座,成功取得莓茶食品生产许可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正在办理有机食品认证2个。

近两年来,永顺莓茶先后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金奖、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0湖南文化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特别是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永顺莓茶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评审,原CCTV7《每日农经》栏目摄制播出了《先苦后甜的莓茶生活》,促使永顺莓茶知名度持续提升,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0年,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永顺工作队多次开展“消费扶贫 直播带货”活动,既帮助贫困茶农解决了卖难问题,也在关键时期稳住了产业发展信心,促使永顺莓茶品牌效应逐渐形成,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和消费者的喜爱。

结对子,带动贫困户脱贫

发展的目的,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永顺县坚持以莓茶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利用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帮扶、辐射带动等方式,促使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结对子”,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好,扶贫干部认领了我们这些穷亲戚,带领我们发展莓茶产业,帮助我们脱了贫。”今年51岁的彭爱春是永顺县润雅乡凤鸣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她家有7口人,家庭生活困难。因家里人口多、资金少、技术缺、无产业,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

2016年7月,永顺县委组织部来到凤鸣村扶贫。扶贫队经过四处考察,提出村里大力发展莓茶产业。刚开始,村里群众对发展莓茶产业多有疑虑,扶贫队不厌其烦地召开群众会,又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宣讲村里种植莓茶的产业优势,并提供种苗、技术、订单回收等政策支持,这让彭爱春下决心种植莓茶。

万事开头难。莓茶种植前期程序比较多、技术要求比较高。为了种植莓茶,彭爱春早出晚归。为了把产业搞好,她不懂就问,多次请乡农技人员到地里指导,参加扶贫队举办的莓茶种植技术培训会。通过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掌握了莓茶种植技术。2017年年底,她算了算收入账,刨去购苗、请人、租地等成本,莓茶亩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

后来,彭爱春老伴看到了莓茶种植有搞头,也从泥瓦匠改行当茶农。为了把莓茶搞好,彭爱春还说服了儿子儿媳返村发展莓茶,共种植莓茶36亩。村里许多人也看到了种植莓茶的前景,全村莓茶种植面积很快达到1500余亩,形成了“人均一亩莓茶”的规模。

针对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永顺县通过项目支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实现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发展。为了帮助村民销售莓茶,扶贫工作队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建了莓茶加工厂,实行保底收购,这让种植户吃了“定心丸”。2018年,彭爱春家里仅莓茶收入就达到了8万余元,年底她主动向村委会提出了脱贫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目前,永顺莓茶产业已带动1.5万余户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人均增收达到了2000元左右。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攻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