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会宁县:农业产业再突破奋楫奔小康

2020-07-1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会宁县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肉羊养殖、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着力强化体系支撑、供销对接和多产融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作为实现全县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用勤劳的双手甩掉贫困的帽子

  李明堂今年53岁,家里总共5口人,从前家中祖祖辈辈都养着牛,可只是用于田间耕作,自从养了安格斯肉牛,李明堂一家的日子便“牛”了起来。他严格按技术员的指导,定期接种疫苗,严把饲料质量关。安格斯肉牛不仅肉质好,卖价高,并且在饲料方面也不挑肥拣瘦,很好喂养。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来钱的门路多了,脱贫也是光荣的!”说起脱贫的好政策,李明堂满面笑容,头头是道。李明堂是会宁县八里湾乡芦坪村村民,依托当地扶贫政策,他用勤劳的双手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了当地有名的脱贫典型。

  在八里湾乡,有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养牛脱了贫。据了解,八里湾乡安格斯肉牛养殖合作社占地面积20亩,入社社员200人,现养殖安格斯基础母牛205头、产犊154头。厂区现有办公用房7间、圈舍5座、饲草库2座、青储池2个、蓄水池1个、机械7台,共计注入合作社建设资金453万元。

  八里湾乡安格斯肉牛养殖合作社紧扣“农户变股东”改革模式,采取“村集体集中代养,贫困户入股分红”的运营模式,动员无劳动能力、产业发展困难的贫困户认购5头安格斯牛,整合财政扶贫资金、银行贷款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发展代养贫困户40户,养殖安格斯牛200头。贫困户还可以将基础母牛投放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良种化、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解决了分散养殖因技术和管理落后,发展不持续的问题,提升了养殖收益。按照“贫困户重点倾斜,村集体适度灵活,合作社保本微利”的分红原则,为代养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8000元,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确保脱贫达标。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一人脱贫不算好,大家脱贫才是真的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不断加快,会宁县坚持因势而动,顺时而为,把产业脱贫、产业富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思路、主抓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培育,大力实施“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

  近年来,会宁县按照“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增收思路,把产业扶贫放在压倒性位置,全力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带贫举措,联结130个贫困村村集体种养合作社,探索出“国有集团公司+国有专业公司+村集体种养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培育增收产业,实现互利双赢。

  会宁县把产业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牢牢扭住致富瓶颈,着力突出地域优势,亮好主打招牌,依托“村有产业依托、户有致富渠道”的整体发展布局,强力推动特色种养殖业互融发展,协同推进。

  立足当地,精准施策,发展才会有方向。会宁县按照产业富民先行先试的思路,不断坚持在实践中深化探索,在探索中力求突破,着力依托草畜产业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行乡村旅游,突出地域特色整体推进塑料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于是,米粮川上、苏堡塬间、大沟深处,从“聚点成片”到“以点带面”,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产业生机蓬勃,日益壮大。

  如今会宁大地上,特色富民产业已逐渐开出了致富的花朵,也实现了脱贫的新跨越。

  “一品一优”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常年干旱的会宁头寨子镇,前些年种植苹果是不敢想的事。听说洮河水要来的好消息,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抢占先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了2000多亩土地经营权,引进种植了国内优良富士品种——烟富0号苗木,现在农田改造全面竣工,引洮工程全线贯通,水量足、水质好,再加上企业引进的先进技术,品质和产量的保证让会宁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苹果品牌。如今,甘富果业不但成为享誉省内外知名的果品品牌,也成为会宁北部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

  55岁的刘布华之前家住头寨子镇塬边村,2017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举家搬到了头寨子镇头寨南组。现在的他不仅住上了宽敞、干净的楼房,还分到了5.7亩果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大沟镇厍弆村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也是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3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31户1402人,贫困发生率76.97%。2014年至2019年底,累计脱贫人口323户1378人,贫困面下降到1.31%。

  现在,厍弆村按照“园区化建设、有机化种植、三变式运营、认领式参与”的思路,以“党群创业互助协会”为统领,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1200座有机蔬菜塑料大棚分给300户贫困户,每户4座棚,实现了户户有增收渠道,家家有致富产业。

  会宁县按照“产业兴旺、基础完善、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推动全县富民产业实现稳定达标增效,切实让“攻坚龙头”舞起来,把“增收支柱”筑起来,实现了“一地一品”做精特色,“一品一优”做足成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全县突出地域性、导向性,不断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和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产销融合,购销对接合作框架建立,按照“政府牵线指导、市场搭台运作”、群众主演唱戏”的总原则,精心打造出了融合地域因素和产业特色的一系列主打招牌,头寨甘富千亩果业基地、中川大墩梁万亩油菜花海、大沟深处厍弆杏林春雨、苏堡塬脱贫蔬菜产业园等,一个个展示会宁发展变化成就和产业发展成果的名片符号相继蓬勃而出,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径的高引擎、主阵地,全县基本实现了基础产业常态化、支柱产业长效化、增收产业基地化、劳务产业技能化、金融扶贫经济化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产业富民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畅,越走越有效益,越走越奔向小康。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攻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