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龙头“摊大饼”,各有各的招

2020-06-02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四川达州市达川区,一直是全国畜牧业大县、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然而受非洲猪瘟影响,该区去年生猪出栏52.17万头,同比下降27.97%。

为完成全省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的目标任务,各市(州)、县(区)纷纷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今年达川区剑指出栏75万头的目标,相当于在去年基础上增长近50%。如此重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据统计,今年1—4月,全区已出栏20.06万头,计划中从二到四季度,目标任务分别是18万头、20万头、22万头,这就意味着将有扩场补栏的艰巨任务。

今年来,达川区出台了相关生猪生产激励政策,加大生猪产业扶持力度,主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环评等问题,加快建设“丽天牧业”、“天王集团”、“德康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生猪养殖项目,指导种猪场、规模猪场扩充母源,扩大生产,并充分利用好现有闲置猪场,及时增养补栏,新增能繁母猪7500头以上,确保全面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

一种别开生面的种养循环模式

四川丽天牧业有限公司是2017年达川区与“大北农”签订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可持续循环发展项目而孕育出来的,从2018年7月第一期投产到目前,全区共建成投产10个规模养殖场,存栏母猪11000头,育肥猪37000多头,今年出栏目标为16—18万头。

而且,仅今年“丽天牧业”在建的项目就有几个:麻柳镇烂泥湖母猪场二期12000平方米圈舍,已完成;大树镇竹林生猪养殖基地36000平方米圈舍,6月投产;石桥镇白马梁村育肥猪场4000平方米圈舍,计划10月投产;石桥镇崇兴寺村母猪场6000平方米圈舍,已投产运行;麻柳镇明安寨村母猪场30000平方米圈舍,计划12月底投产。

“我们与其他龙头企业不同,我们养殖环节基本上是自建自营,对当地农民的带动主要是各个基地配套粪污消纳的种植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民参与种植业来获取产业链利益。”“丽天牧业”副总经理曾云鹫说,就是公司将土地流转过来,发动合作社来种,种植业这块,公司只求保本不亏,其余利润全部让给合作社,这样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种养循环模式。

目前,“丽天牧业”在全区流转土地8000余亩,共有4个种植业合作社与公司合作,合作面积达5600余亩,一般是一个场配几百亩种植业。最大的一块在麻柳镇的核心养殖基地,约4900余亩,种植作物包括2500亩水稻、1200亩莲藕、800亩蔬菜及少量水果玉米。

“这种合作实际上是公司出地,出种子和技术指导,合作社只负责组织劳动力种,产品卖出后首先保证合作社基本运行费用支出及劳动力支出,再考虑公司土地流转及种子等支出;除去合作社支出后如果还有利润才回报给公司,如果没有,公司承担亏损。”曾云鹫说。

劳动力支出每亩有一个预算,蔬菜为800元—1000元,莲藕为2000元左右,水稻为400—500左右;麻柳镇核心养殖场土地流转费800元—900元/亩,其他地方土地流转费一般为400元左右,以此计算,“丽天牧业”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创造1000万元以上的收入。

打造全产业链生猪产业联合体

“我们今年将新建一个存栏200头种公猪的品种改良站,一个存栏4000头母猪的一级扩繁场,年出栏扩大到20万头。同时还将饲料加工厂产能从5万吨扩大到25万吨,并建设一个有机肥加工厂和年屠宰30万头生猪的屠宰场。”四川天王集团董事长张春雷说。

四川天王集团是达川区本土龙头企业,目前已有一个一级扩繁场和一个二级扩繁场,由此带动全市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000余家,总出栏量100万头以上,在达州市举足轻重。该集团一直沿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目前正筹划在空港产业园打造天王全产业链园区。

去年,“天王集团”与5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及15家家庭农场组建了天王生猪产业联合体,围绕生猪养殖,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将各成员间的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猪肉销售、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闭合链,促进上下游持续健康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张春雷介绍说,联合体内实行“五个统一”管理,即统一种植规划、统一良种供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价格收购,成员单位在饲料、种猪、仔猪供给上给予价格优惠,不取利或微利。这便形成了“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源头监控、创建品牌、效益提升”效应,对有效破解农产品质量监管难题及可追溯体糸建设起到了较好作用。

成立联合体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天王集团”经多年发展,已经创建了四川著名商标“天王”牌饲料及“巴山飘香”牌猪肉等品牌,目前,集团还与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签订品牌宣传合作协议,欲将“天王放心肉”系列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2019年,联合体共流转土地1603亩,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养殖基地13个,其中祖代种猪场1个,生猪扩繁场1个,商品猪育肥场11个。带动农户31210户,其中贫困户16596户,户均增收11300元,辐射带动农户11.20万户,新增务工就业岗位12万余个。

大型龙头企业撑起产业联合舰队

去年12月,达川区还与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投资9亿元建设5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5个圈舍50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场相继开建,并将今年投产。

这5个养殖场分别是:管村镇阳岭村晟熙猪场,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正加紧设备安装,计划6月投产;米城乡大沟村天棚居猪场,已完成主体工程的20%,计划11月投产;米城乡先进村腾骏猪场,已完成主体工程的15%,计划10月投产;管村镇红扁村鼎泰猪场,已完成主体工程的33%,计划10月投产;双龙种猪场,正在场地平整,计划12月投产。

达川区共建立生猪基地乡镇25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46户(万头以上猪场7个),发展生猪专业养殖户511户;建成生猪供精站10个,人工授精站(点)50个;发展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87个、家庭农场26家;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7家、市级29家。

受非洲猪瘟影响,去年末全区生猪存栏同比下降24.43%,存栏能繁母猪同比下降24%。今年来,达川出台了《加强非洲猪瘟防控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二十条措施》,落实了养殖用地、环评等政策,明确了圈舍建设、种猪引进、环保治污、贷款贴息等激励措施,细化了奖补标准、考核办法,同时强化了生猪政策性涉农保险,全区能繁母猪参保全覆盖。

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达川加强标准化猪场建设,加快推进“丽天牧业”、“天王集团”、“德康集团”三个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同时支持中小型猪场有序发展。预计2020年全区新(改、扩)建标准化猪场15万平方米以上,其中6月底前完成5万平方米、9月底前完成6万平方米、12月底前完成4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将新增生猪产能30万头以上。

在达州市农业局的要求下,目前以达川天王生猪产业联合体为基础的达州市生猪产业协会正在筹建,目的是将全市生猪生产规模化企业联合起来,形成相对闭合的内部良性循环系统,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打造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区域公用品牌。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区域公用品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