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安徽举办节水稻绿旱639技术交流与培训现场观摩会

2019-09-30来源:中国农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9月29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在蚌埠市举办节水稻绿旱639技术交流与培训现场观摩会。

9月23日,安徽省相关专家在蚌埠测产结果:绿旱639水直播每亩有效穗27.50万,每穗总粒数131.8粒,结实率92.1%,千粒重23克,理论产量767.9公斤每亩,折合亩产652.7公斤每亩。旱直播每亩有效穗27.28万,每穗总粒数132.6粒,结实91%,千粒重23克,理论产量756.7公斤,折合亩产643.2公斤。米质达国标优质二级米,抗稻瘟病性强。  

1993年,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人员被派到日本东京大学和日本农业研究中心学习,侧重研究水稻在干旱、高温、低温和病虫害等不利条件下的逆境忍耐性。回国后,他们结合我国国情,萌发了“提高我国水稻耐旱性,开辟黄淮海缺水、漏水地稻作种植区域”的设想。试图通过科间杂交,增强水稻品种的耐旱、耐涝能力。并选用在水面具有旺盛生长优势、在旱地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为供体,禾本科的优质水稻为受体,进行水旱两用稻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安徽省外国专家局邀请日本专家平泽秀雄等来华进行旱稻新品种选育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了选种育种进程,找到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法,育成了水旱两用稻新品种“绿旱1号”。“绿旱639品种是继绿旱1号之后我们自行研发推出的更新品种,较旧品种相比具有适应性广泛、抗病性强的优质性。”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王士梅博士介绍说,目前该品种已在全国多地试种成功。早熟中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不仅改变了水稻种植方式,也将影响全国缺水、少水地区,切实为粮食稳定和增长贡献力量。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水稻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