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时评|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更多“三农”人才

2018-12-04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最近,浙江杭州树兰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收割了一亩水稻。干完活后,每人领到两斤新米,这活动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网友的点赞。农业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课程体系,而且能够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更多的、未来的“三农”人才。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李伟民认为:

  李伟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发布的一项对几所农业院校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院校学生生源存在数量与质量不足的情况。统计显示,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约60%是通过志愿调剂的方式录取;另外,录取分数整体偏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涉农专业招生人数依然逐年递减。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2017年也发表了类似的文章称,当前高校农业类专业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少,生源不足。

  对于农业学科和专业所受到的冷遇,教育学者和高校管理人员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社会对农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差。一是人们对现代化农业认识不足,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中,对于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生产发展缓慢,机械化程度低的传统农业阶段,还没真正意识到农业已经走向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道路;二是部分考生和家长提起农业马上想到的是农民种地,认为孩子毕业后的去向依旧是农村,面对的仍然是土地,在不知不觉中,将农业类专业与农村和种地画上等号;三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报考专业时,没有途径全面、准确地了解农业及其相关的专业。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出的农业优惠政策为广大年轻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媒体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三农”从业者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3.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

  不少国家都有农业教育进入中小学基础课程中的传统。美国从20世纪初就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了农业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日本从学前教育开始,特别是乡村学校,有学生种植农作物、养殖畜禽的传统。农业教育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抓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与农业的误解和误区,而且农业的课程内容互动性强、参与性强、内容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树立农业志向。而农业课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室外活动时间,可以说一举多得。

  当下,我国的部分地方已经有学校开设了“学农”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农业生产。但是总体而言还存在程度不高、不成体系的问题。未来,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开设更多课程,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更多的“三农”人才。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三农 教育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