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州大学新闻动态新闻扫描

中国能避开日本“宽松教育”的陷阱吗?

2017-04-17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日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启动“旨在实现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目标”的 “宽松教育”改革,采取了降低教学大纲的标准(缩减课本)、减少规定学时和公立学校去重点化等措施。三十年多过去,日本“宽松教育”政策实施的结果怎样?它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带来哪些启示?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陆一研究发现,日本宽松教育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教育政策降低了达标的底线要求,却完全不为最优秀、最努力向学的学生提供国家教育支持,甚至不提供荣誉感。在“宽松教育”的政策下,教育供给由公立向私立转移,公立瘦弱不堪,仅能为民众提供宽松的托底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只能通过私营学校获取,课外补习产业因此蓬勃发展,结果是经济水平低的家庭无法获得优质教育的入场券,而中产阶层教育负担加重。   

      这不仅导致日本国民整体学历连年显著下降,在国际PISA标准化测试中,日本学生的排名不断下滑,甚至还出现了高中给初中补课,大学给高中补课的怪现象。同时“宽松教育”政策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中产阶级在教育负担压力下,不敢生育。这进一步抑制了日本生育率,加重了日本人口老龄化负担。   

      日本的“宽松教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今天的中国人面临着与三十年前日本人同样的疑问。为什么经济社会发展了,教育供给更丰富了,我们孩子的学业负担却越来越重了?社会普遍抱怨中小学生作业更多、学习压力更大、升学竞争更加激烈。   

      因此,我国也开展了教育减负工作。不难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比如不少学校实行下午三点半放学政策,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学校下午三点半放学,家长却要五点半、六点半才能下班,中间的空档怎么解决?结果是,学生在课堂里面学不够,放学后又没人管,家长只能把孩子送进托管班、培训班。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安全保障让人存疑,更重要的是,这些校外培训辅导机构不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向,而是有着很强的应试导向,它们进一步强化了应试竞争,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由此也导致了“校内减负校外补”的局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 标签: 陷阱 教育 宽松 政策 学校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