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解读这个“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期”,中国种业市场又会面临哪些变革、迎来什么样的新格局?
“中国农业正在进入以种植规模化、产业现代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变革周期。”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对记者说:“从国际经验来看,这将是中国农业变革的黄金阶段,农业要素价值将快速提升,农业市场规模将快速释放。未来10到15年,种植模式的变革对中国种业来说,既面临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细分市场结构调整、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流通与服务产业升级的机遇,也面临着竞争加剧、客户议价与诉讼增多、技术投入大幅增加、流通渠道控制难度加大等严峻挑战。”
中国农业将进入变革的黄金阶段
记者:为什么说中国农业正在进入以种植规模化、产业现代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变革周期?
伍跃时:从中国农业行业发展的态势来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与之相应的是,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从而加速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信息化展现出的“互联网+农业”成为行业新趋势,市场化变革、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电子商务等都成为促进中国农业种植规模化和产业现代化的驱动因素。因此,农业产业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例如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农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元,规模增速达到12%;农资商业化、科技化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化提升、现代化提速,市场价值快速增加;农业服务多元化,种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延伸。这些都表明农业新一轮变革周期的已经到来,中央关于“十三五”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关键期”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科学的,虽然挑战大、任务重,但也起点高、前景好,顺利完成这一目标,中国农业将真正实现现代化,步入黄金期。
记者:这个变革期有多长?种植模式的特征有哪些变化?
伍跃时:种植模式的变革,会在未来10到15年间加速推进。推动这种变革的因素,包括种植人群锐减、农村土地流转、生物技术推广、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结构升级、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而变革的主旋律或方向,将涵盖客户与市场、产品需求、流通与服务、技术升级。在这种变革中,我们既有机遇,如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细分市场结构调整、产品集中度提高、流通与服务产业升级;也面临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客户议价与诉讼增多、技术投入大幅增加、流通渠道控制难度加大等。
种业深度变革与整合正在加速
记者:作为农业产业链的上游,育种业在农业向现代化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伍跃时:育种技术的演进,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育种,表现型选择,注重产量提升。第二阶段是杂交技术发展,增强了产量与性状表现。第三阶段是智能育种出现,减少了育种周期,开始针对性状进行育种,增强了抗病抗逆性,提升了营养价值。第四阶段是绿色生物技术出现,基因多样性的广泛运用,使育种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记者:无论是新《种子法》,还是在种业方面国家一贯的产业政策,都体现出培育技术领先种业企业,鼓励做大做强的战略意图。新《种子法》已经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您对它如何评价?
伍跃时:我们对新《种子法》的出台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隆平高科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于1999年发起成立的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同年12月1日,我国第一部《种子法》出台,理顺了种业生产、经营、销售各方面的关系,从此开启了中国种业的市场化进程。可以说,隆平高科16年的高速发展,基本与《种子法》同龄,《种子法》的颁布、修订和不断完善,是公司取得不断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我相信,本次新《种子法》的修订和实施,也将为隆平高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种子法》将主要审定品种由原来的28种减少到基本的5种作物,为有实力的企业开辟审定“绿色通道”,对其他品种的审定建立登记备案制度。这项举措极大缩短了优秀种企新品种的上市时间,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主管部门简政放权的决心,由此带来企业研发产品向市场推广的进程加快。
记者:目前种业产业整合情况如何?
伍跃时: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
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国内领先种业公司已经开始发挥资本优势,整合国内具有优秀种质资源、产品品种的种子企业。2011年,种子企业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有4812家,到2015年这个数字变成1893家。不难看出,中国种业的产业集中度已经开始提高,产业整合成为必由之路。
国家政策是种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
记者:您对农业、对种业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伍跃时:我们在追赶国际一流种业企业的过程中,不管是财政、税收,还是保险,方方面面都需要国家的扶持政策,这其中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保险。保险之于现代农业发展尤为重要,对种业来说更加明显。在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下,农户经营规模小,往往看不出其重要性,然而在农业生产不断规模化、专业化的今天,规模化经营主体为流转土地、购买生产资料付出的成本不断增加,一旦因为极端天气等原因出现减产或绝收,没有农业保险,对它们的打击是致命的。现在的农业保险多为政策性保险,赔付额低,连生产资料成本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地租成本和收益了。未来应该是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叠加,种业企业为推广品种购买保单,极端天气毕竟是偶然现象,保险公司也有利可图。这就不仅能为种业企业提供保障,更能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保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