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陈章良: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6-04-11来源:新三农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本文为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在中国农业大学“稼穑论坛”的演讲,笔者根据录音与自身理解整理成文,未经作者同意。

转载务必注明:新三农

录音整理:福小伟(微信:lily845790166,欢迎交流)

两年前谈到中国农业,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担忧,到了如此紧急的关头。我的朋友兼同事,也是我们农大的教授、中国农村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他是中国农业政策研究权威,很多中央关于的农村文件出自于他的研究和制定,在一次采访时说道:“中国农业进入到最紧急的关头,没想到、也没有意识到在农业政策调整的时候,2012年、2013年该调整的时候没有调,导致现在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是第一次国家农业政策权威公开这么说,很紧急也很诚恳,所以我结合自己一些地方工作经验,以及自己参与国家一些农业战略起草与制定工作等经历,再次回到农大和同学们谈论这件事,有些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政府观点,和同学们分享下。

中国农业目前好的地方

我们谈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我在这里重点讲农业,好的地方,就一件事:中国粮食连续十二年增产。纵观中国民族历史,中国的粮食从来没有连续十二年增长,一直没有超过五年连续增长,农业影响因素很复杂,天灾人祸,政府调控等等,很难保持持续稳定,所以,我们伟大的过去的十二年一直保持增长,很不容易。对于在座的一些老师,可能怀疑粮食产量数据有水分,地方工作的经验告诉我粮食产量大头不会错。2012年是个怪事年(后面会解释),这一年好的地方是粮食总产量突破11791亿斤粮食,多少次朝代的变化都和粮食有关,2013年,政府继续抓,粮食突破12038.8亿斤,2014年,粮食过12142亿斤,2015年更牛,12428亿斤。20年美国一个农业经济教授,叫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写了一本书《Who Will Feed China》预测到20年后的中国将是没饭吃的中国。原因一是18亿亩的耕地,每年在减少,城市在不断扩大,当时测算现在中国人是14亿人,一个人口粮按380公斤,粮食根本不够吃。现在看来书中的预测是不对的,老人家去年又出一本书《Can the world feed China》,其中一个预测很恐怖,世界市场上流转的粮食不够中国人吃半年就没了。其实他的数据是对的,但是他没有考虑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农民在努力的种田,中国农业在蓬勃发展,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有连续十二年增长?原因很多,我举几个关键原因:

1,中央领导一直在重视农业。连续12年一号文件都与农业有关,国家在重视。

2,农业科技的发展,世界农业科技对中国农业科技的帮助。袁隆平、李登海等农业科学家作出了杰出贡献。让我们的粮食产量亩产从不到300一直到增加到600,甚至1000。虽然我们的土地在减少,但是产量在不断提高。

3,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农业大省异地崛起。河南是祖国的粮仓,每年能到达900亿斤粮食,第二大是山东。黑龙江年产约850亿斤,2013年迅速过900亿斤,2012年过1000亿斤,2015年到达1200亿斤,也就是说十个人有一个人是黑龙江在养。那么为什么黑龙江粮食增长如此之快?黑龙江农科院和佳木斯农科所,还有几家农科所,有一些我们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黑龙江种水稻天然条件非常好,只是有一个关键问题在育秧插秧时期往往气温骤降,往往遇上寒潮,导致水稻都长不了。所以一个解决办法是在清明前提前大棚育秧,寒潮之后插秧,就会长得非常好。黑龙江土地辽阔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业问题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中国农业到了紧急关头”?增产十二年后可能会出现转折点。2012年非常高兴,粮食增产,但是中国依旧大量进口粮食,进口82023万吨粮食(所有中国主粮都进口);2013年进口包括肉类,奶类,油等等大量进口,过9000万吨(一共约6亿吨);2014年进口过1亿吨,2015年过1亿1000万吨。那么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们的粮食明明这么丰收,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

中国粮食底线,90%自己生产,进口10%;目前进出口比例已经突破了中国粮食安全线。我对此进行大量调研,发现:2012年开始,国家定义粮食收购最低价,又怕农民不种田,生产的粮食政府肯定会全收,还会加收购价;政府收购价越来越高,2015年面临崩溃。同时,进口粮食价格便宜。举美国玉米为例,进口玉米价格低于政府收购价,导致东北仓库不断爆满,因为政府不断在收,但是到农民那端卖不出去,两端失衡。今年政府玉米收购按市场价,直接补助农民。

现在中国土地确权后,中国耕地到达24.5亿亩!水稻和大豆是我国原产作物。全国大豆产量1100万吨都不到,被三大国家进口打败。我们国家从2012年开始大量进口,国家却不能提高粮食收购价。

核心原因:粮食成本提高了。为什么国外进口比我们的生产底价更便宜。现代农村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生产六项成本:种子(只能靠买,价格不断张,杂交种)、化肥、农药、农机、土地流转费、农民劳动成本(劳动力急剧减少)越来越高。

中国农业未来的机遇

1,中国农民的地怎么能变大?农民土地承包流转,家庭农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来管辖;地要规模化。

2,科技要跟上。趋势-农业大数据库的建立(紧急)。

3,农业机械化-根本的出路。农民的收入不会耕地,需要从土地里解放出来

4,缺冷链,冷链加工、运输、储藏。猪肉价格忽高忽低根本原因是没有自己的冷库。农产品加工亦是如此。

5,新技术的运用。无人机,物联网等。

6,农产品的销售。电商大有可为。

陈章良简介:

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国际上首批成功地将大豆储藏蛋白的基因转入茄科植物中的科学家之一,并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陈章良教授29岁时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后历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生命科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曾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100位青年带头人之一。

陈章良历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2013年6月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历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青联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陈章良 中国 农业 机遇 挑战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