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活动快讯培训

陵县40万亩盐碱地变吨粮田

2014-07-14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本报讯 近日,在山东省陵县宋家镇新范桥村广阔的农田里,笔者看到翠绿的玉米苗向上舒展着窄长的叶子,非常惹人喜爱。“看,这玉米长得多水灵呀!早些年,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现在成了每亩年产‘过吨粮’的‘金疙瘩’。”年过六旬的村民李新磊望着一垄垄庄稼说。今年,他家8亩小麦平均亩产1221斤,去年玉米单产1286斤,种地几十年,产量从没达到过这么高。

  昔日盐碱地,何以变成了“金疙瘩”?“盐碱土地实现改良,主要得益于我县实施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陵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李荣功给出了答案。2012年,该县总投资976万元,在宋家镇实施了1万亩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着力改良土地盐碱状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项目区内,该县新开挖沟渠33.5千米,建桥161座,新打机电井100眼,架设输电路22.66千米,埋设PVC管道60千米,植树4万余株。同时,推广实施了小麦规范化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万亩盐碱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贯通、旱能浇、涝能排”,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陵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拥有耕地百余万亩,但土壤肥沃的地块少,盐碱地较多。自1988年以来,该县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改造盐碱地,按照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寻路。“我县针对不同地块,灵活‘把脉’,分类实施,合理‘下药’,取得了排盐除碱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陵县县长齐永军说。

  土地综合治理见效慢、投入大,为解决资金问题,该县认真研究分析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并每年自筹数百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同时,健全完善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等五项制度,保证了国家资金安全,提高了投资效益。去年,该县积极申报了2013年度糜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3万亩,总投资175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640万元,自筹资金115万元。今年,该县又申报了前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郑家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别投资575万元、398万元,改良土壤1万亩,明年4月可完成项目建设。

  土地综合治理,使粮食生产能力逐年提高。截至目前,该县已改造中低产田35.7万亩,开垦宜农荒地3.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今年,全县97.6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564.9公斤,较上年增加12.6公斤,增产2.28%,实现了夏粮“十二连增”。连续四年,该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孙玉霞 王砚才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智农人] 标签: 万元 我县 总投资 农业综合 改造项目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