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河南粮食收储调查:农民粮卖不出 米厂快死光了

2016-02-17来源:财新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2015年秋粮托市收购,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再次出现普遍的“卖粮难”。财新记者将目光放在河南——曾是中国第一、目前中国第二的粮食大省,其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河南粮食收储调查:农民粮卖不出 米厂快死光了

保障粮食安全素来是中央交给河南的政治任务。2015年,河南官方再次通报了粮食“十二连增”的成绩,但不断刷新的“成绩”背后,库存高企、无法消化、粮食陈化风险极大的问题全面暴露。反复出现的“卖粮难”和“买粮难”究竟谁之过?库里粮食为何出不去?市场怎么了?中国目前这一套粮食安全逻辑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从玉米开始改革托市收购,业内对这项改革仍有不同的声音。粮食大省河南的故事,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考。

——编者

2015年12月20日,河南信阳罗山县东铺粮管所前,大大小小的卡车排起长队,将省道两侧占据。粮管所院内,已经挂出红底黑字告示:仓房已满,停止收购,所有车辆不要再等,请自行安排,等待后果自负。不过,车队并未散去。余湖村农民吴太忠已经排了七八天队,他私下打听到,“还有一点库容”。他尚存一线希望。

信阳处于豫南,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上,是传统稻米产区。2015年,稻米丰收,质量也算上乘。然而,“卖粮难”再次出现。这两年信阳托市粮基本只进不出,2013年、2014年托市收购的稻谷仍然压在库里,原有中储粮直属库和代储库的库容几乎满仓。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统计,2013年和2014年,信阳地区中晚稻托市收购量分别为173.8万吨和117.3万吨,预计2015年-2016年粮季托市收购量为150万吨左右,仓容缺口达100万吨。

2015年秋粮收购之初,交粮难情况非常严重。在多方人士奔走呼吁下,中储粮新增了115个库点,并将民企纳入收储行列,“卖粮难”有所缓解。不过,“广泛动员”之后,记者在信阳罗山县、光山县、固始县发现,排队交粮仍是常态。固始县,因毗邻安徽,而安徽卖粮更难,许多粮食经纪人拉着大卡车跨省到固始交粮,又加剧了固始的“卖粮难”。

与此同时,米厂也在发愁。在罗山县南天精米加工厂,姚老板拿出一份写好的反映材料《国库有粮卖不掉 私企缺粮买不到》给记者看。“托市再搞下去,米厂全部都要死光。”姚老板说,托市把稻谷市场价顶得太高,比大米销售价还高,米厂难以收粮。在低价进口米冲击下,南方市场已经丢掉,当地米厂已经破产大半。无奈之下,做了20多年大米贸易的两夫妇已考虑建仓库,来年争取加入为中储粮代储的行列——不止一家大米加工厂打算这么做。

托市收购十年之后,中储粮成为名副其实的“奶爸”。无论农民、国有粮库,还是民营粮库、民营米厂,都越来越依赖中储粮。而市场越来越萎缩,甚至到了毁灭的边缘。

农民的痛和希望

“托市收购好得很,为农民着想。不这样,田没人种。”问起托市收购怎么样,上石桥镇金岗村千亩土地大户叶阳贵毫不犹豫地说。

不止叶阳贵,由于政府定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成了市场上最高收购价,把稻子卖给国家,是农民的第一选择。“早些年,农民还存粮观望。但国家托市结束后,市场价格就往下跌,现在农民都不存粮,能卖就卖。”前述南天精米厂的姚老板说。可是,2015年粮食格外不好卖。“排队排了八天。”在信阳包地的浙江人张连胜很为卖粮发愁,“希望粮库多开一点”。在信阳大大小小的收储点,满是焦急的农民和经纪人。

政府和中储粮压力也很大。当前,南方稻谷、东北玉米库存积压,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相当头疼。去库存是第一要务。

在信阳,无论是在中储粮信阳直属库,还是记者调研的中储粮代储点,2013年的稻谷都还没有拍出去。据统计,2015年国家累计投放托市收购来的政策性临储稻谷10111万吨,实际仅成交533万吨,成交率5.27%。稻谷放一年后口感就下降明显,两三年后,稻可能就无法食用了。

旧粮未出,新粮又丰收。虽然库容严重不足,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一开始并未打算大幅增加库点。

一位熟悉当地粮食系统的人士猜测,河南中储粮公司不想增加代储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管理风险。

2011年中储粮河南窝案爆发,河南分公司几乎倾覆,震惊全国。总经理李长轩“落马”,后被判处无期徒刑。受查处者涉及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干部员工81人,包括26名直属粮库主任等处级干部。出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和代储库之间利益输送。新任总经理就任后,在代储库问题上格外谨慎,切割了同民营粮库的关系。仓容矛盾连年积累,出现了这些年来最严重的“卖粮难”。

新华社曾披露,许多粮站不收粮,“走后门”的“人情粮”频现。多方反映下,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新增空仓容190万吨,将25家民营企业也纳入收储,仓容63万吨。从总量上看,应可以解决“卖粮难”。

不过,财新记者在信阳罗山县调研时,时至第二批库容大部分收满、第三批库容未开。很多代储点已经不收粮了,附近的农民只好把粮拉到私人粮站或大米加工厂。在固始县,已经没有库容可以增加。

即便找到收粮的粮库,排队三五天也是常态。姚老板也往代储点送粮。他总结,私人库一般排队1天-4天,国有粮库则要1天-10天,甚至有排队十几天的。各种克扣几乎无法避免。不少农民反映,有的私人粮库的磅秤直接100斤少1斤,水分、去杂、卸车等各环节都有猫腻可做,亦不可杜绝人情利益勾兑。

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是1.38元/斤,农民最后拿到手的价格多在1.30元/斤左右。如果一些收储点克扣再多些,农民拿到手的实际和卖给米厂差不多。

一些固始县农民告诉财新记者,2014年卖粮没有这么难,那时候米厂还收。姚老板告诉财新记者,2014年自己咬着牙按1.29元/斤收的,2015年实在承受不住了,只敢收1.25元/斤。

米厂快死光了

农民对政府托市强烈呼唤,下游的大米加工厂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信阳市平桥区五里精制大米厂,做了快20年大米加工的陈品章家徒四壁。他已赔了100多万元,今年没有再收稻子。陈品章说,政府托市收购以后,粮食便宜了没法收,大米又没人要,“米厂已经基本被搞死了”。在另一个收购点,记者又碰见陈品章的兄弟、种粮大户陈品玉。他说陈品章还欠着他50多万元,要不回来。

姚老板夫妇1993年开始做粮食贸易,年景好的时候一年可以发200个车皮,现在一年只能发三四十个车皮。在他的印象中,真正市场开始不好是2013年,政府收购太多了。两年下来,不算新增投资,就亏了200万元。2013年,他们投了70多万元进设备,想把米质弄得好一点,结果事与愿违。姚老板告诉财新记者,现在南方市场已经快失掉了,主要是没有粮源。每年5月到9月,南方市场很好,但市场上没有稻。而临储稻谷价格贵、质量差,许多粮库在收储时优质稻、杂交稻不分,长短不分、种类不分,有的还掺陈化粮。粮食加工是一个微利行业,面向市场,直面老百姓,不得不精益求精。这些粮食没法要,没法流通,在库里成了“死粮”。

“如果状态继续,2016年再支撑一年,2017年完蛋。”同样搞了十来年粮食贸易的罗山县某民营米厂老板说。“稻强米弱”,米市价格起不来,除了托市因素,进口冲击亦不可忽视。泰国、越南等地进口米到口岸不过一元多,很快占据了低端工厂米市场。“打电话给别人,别人不要,嫌价格高,压价很厉害。”罗山县东铺粮食有限公司的易明宁说。

信阳山信米业是河南最大的大米企业,生存也很艰难。“2014年保本、2015年市场更差。现在人员减了30%,开工率有30%就不错了。”信阳山信米业总经理夏传军说,在广东原来一年能销售两亿元,现在只有几千万元,部分市场转到武汉、河南等内地,而小米厂基本都死了。

按照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中国进口大米338万吨,同比增长23%,占国内产量比例不足2%。据夏传军观察,正常进口加上走私,进口大米已经占领了珠三角四分之一市场。国家稻谷进库,外贸粮在市场上转。

作为实力相对雄厚的大厂,山信尚能通过多地找粮源,缓解粮源紧张问题。夏传军告诉财新记者,5月、6月就开始做准备,多种渠道、多个地方找粮源。不然7月至9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不存粮,市场上没有粮源,拍卖价格又太高。2015年为了拿配额,拍卖了一部分临储粮,去拉粮的时候,粮管所的人说,你们脑袋进水了,这么高的价格还买。最终,去年拍卖的500吨临储老粮,每吨亏了400元。

如今,山信米业、罗山县东铺粮食有限公司等已经成为中储粮的代储库点。2015年,河南中储粮大幅增加代储库点,解救了一批濒死的米厂和粮库。姚老板夫妇也在考虑建库,“这样下去,建库的人还要多”。贸易做不下去,去分一碗政策饭,对于很多米厂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

全都系于中储粮

中储粮似乎越来越成为市场上惟一的收购主体。对此,常征(化名)忧心忡忡。常征是中储粮系统的一名干部。自2015年秋粮收购全面启动以来,他周末几乎没有歇过,压力很大。一个饭局上,有人说中储粮现在是绝对的“奶爸”。常征表示,中储粮真的承担不了那么多事情。让中储粮去监管代储库,管理成本、风险很大。

河南窝案早已说明,代储点失控,不是杞人忧天。媒体曾披露,在各种利益勾兑之下,最多时,河南小麦托市收购的企业粮库库点达到4200多个。

国企、民企纷纷建库,欲加入代储队伍,这对于常征以及当地粮食行业的人来说,并不陌生,2009年就上演过一回。当时,2008年库容不够,农民“卖粮难”。于是许多国有和民营粮食企业——这些民企往往和粮食系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纷纷动此脑筋。

“当时建的库能把粮食装两遍。”一位信阳粮食行业的资深人士说。恒丰公司是200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成立的国有企业。对于人力老化、还有历史债务负担的改制国有粮库而言,走市场化道路难,继续想办法吃政策饭,似乎是优先选择。2009年恒丰公司花了300万元建库,但一闲置就是四年。“中储粮带大的国有粮库玩,小的也不带。”一位恒丰公司负责人说。2015年,恒丰公司终于吃上了收储饭,拿到一万吨收储指标。

固始县也是如此,一些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并没有走上市场道路,而是继续倚靠托市收购生存。

民企光山县同富粮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田老板曾是当地粮食系统干部。2009年,田老板投巨资3800万元建库,目标直指收储,可收稻谷9.6万吨,或小麦13万吨。然而,2009年、2010年做了两年代储之后,仓库就一直闲置。2015年,民企代储大门重新打开,终于拿到6万吨收储指标。

前述罗山县民营米厂有8万吨库容,2015年拿到6万吨代储指标。山信米业2014年底拿到1.2万吨指标,2015年又拿到2.4万吨。眼见国企、民企都愈来愈依赖中储粮,市场一端越来越窄,库里粮食越堆越多,常征深知,这是死路。“保管费用高,品质下降。我们做粮食的,看着心疼。”常征说,市场必须多元主体,不能就中储粮一家,供销都交给中储粮,解决不了。

如何盘活市场

在大米企业加入收储之后,2015年的秋粮收储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

储备市场化是一些政策建议者提倡的。大米企业加入收储,使得断裂的产供销链条有了弥合的可能。

“收来的粮食自己用”,是这些民营大米企业打的小算盘。如此不仅可以获取粮源,还可以省去运输费用。“我们就是按大米厂的标准收。”前述罗山县民营米厂老板说,“民企知道什么粮食好,什么粮食好保管。”收的时候也长短分开、不同种类分开。不分开,米厂没法用,只能做酒。有的国有粮库甚至白麦、红麦都不分。

山信米业只收优质稻,并且花20万元装了24台空调。不过,目前的临储粮拍卖,为避免“转圈粮”,并不允许企业拍自己库里的粮食。这些米厂或许只能另辟蹊径。在常征、夏传军等人看来,必须把托市价格降下来。首先,库里2013年、2014年的粮食必须放弃顺价销售,越早越好。进口走私,无论怎么堵,都是堵不住的,只能靠价格,把进口挤出去。再者,最低收购价不能再成为最高收购价。托市收购应该起兜底作用,不应该成为保护价,不应该担负提高农民收入等功能,“出必须市场价,收不能比市场价高太多”。

承受市场动荡对于弱势农民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价补分离以及加强农业保险,是政策面主流思路。在原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看来,如果不减少农民,单纯靠补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多数农民不可能在一般农村就地全面小康,城镇化是必由之路。必须把农民进城的门槛降下来。尤其是要发挥中心城市吸纳农民的作用。

2015年河南小麦、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后,一些农民已经外出打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进行。在豫南某市,当地农业局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小麦秋播面积减少了15%-20%左右。有的农民把原来打算种小麦的田空出来,打算年后种花生等作物。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空间其实不小。只不过,过去,在对粮食安全的一味强调,以及托市收购导致优质不能优价、品种脱离市场需求下,这样的调整难以有效。一位长期从事河南发展战略研究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保障粮食安全对河南来说是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每任河南主要领导就任时,中央交代的任务必有保障粮食安全。在河南曾经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家制药企业和农民签订协议,搞了万亩中药基地,既增加农民收入,又满足市场需求。当地作为政绩带当时的省委书记去看,却遭到省委书记严厉批评,要求改回种粮。就在2014年底2015年初,北京来的督查人士还反映,河南有企业在黄河滩地大面积包地种草、放羊,威胁粮食安全。

即使粮食内部结构调整,也大有空间。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大米一年三季,多数米口感不佳,凭价格占领低端市场。多位米业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现在国产大米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对品质、品种的要求凸显。而由于托市收购,农民往往只顾产量,一些没有市场的品种,仍在大面积生产。小麦也是如此,中筋麦多了,做面包的强筋麦和做饼干的弱筋麦则依赖进口。河南一些做强筋麦和弱筋麦的,产业化程度高,根本无需依靠托市收购。

这位人士表示,实践一再证明,政府对粮食收购设计的“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只是假设的理想状态。“敞开收购”,库容够不够?顺价销售,顺不顺得出去?这个过程,耗费巨额财政补贴,还产生大量腐败行为。

粮食问题千丝万缕,要理顺可以归结为一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河南 粮食 收储 农民 米厂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