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热的浪潮促使许多投资商、企业家投身到农业革命中,希望在农业领域创造自己的品牌,一展宏图。可是纵观现在的农业圈,像“褚橙”等成功的农产品品牌案例屈指可数,大多数农场的农产品像沙漠中的一粒沙。如何做好品牌?你只需谨记12条黄金法则。
如果你的农产品品牌打造之路遇到瓶颈了,你得想想问题出在哪里,不妨问自己4个问题。
是品牌名称没取好吗?
通常来说,品牌名称才是创立品牌的第一步。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并且根据这句经典延伸出的一个成语:名正言顺!
一个好的名字,能时时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使其拥有者得到鞭策和鼓励,是一个企业、一种产品的永久性的精神财富。一个企业,只要其产品名称、商标一经登记注册,就拥有了对该名称的独家使用权。
那么,如此说来,品牌名称的确很重要。
案例:甄的小米
“甄的小米”,意思就是雷军的小米是假的,哈哈。谐音是真的,并且有甄选的意思。我们不仅在包装外形上模仿了手机小米,包装也做成了手机的形状,而且成功利用小米手机与魅族之间的一次“互掐”将“甄的小米”推上了风口浪尖。
是品牌广告语不够吸引人吗?
广告,就要一语道破,字字千金。广告语的目的就是集中而形象将产品的利益点占据消费者心智。一条富有生命力的广告语,是品牌营销最为有力的武器。如何将这支精密武器打亮打响,是农产品品牌走向大众的重要环节。
案例:波力海苔
自创始至今,波力海苔一直沿用“海的味道我知道”的广告语,将波力海苔的产品属性和消费者能获取的利益点,通过朗朗上口的句式展现出来,与同类品牌形成差异性。
是消费市场定位不精准吗?
如果你的产品不知道卖给谁,那么,消费者也很难将你的产品作为消费目标。目标消费人群定位不准,也即是市场地位不准,就很难制定相匹配的策略。相反,精准定位,做别人之所需,产品必将得到目标人群的青睐。
案例:男前豆腐
伊藤信吾的豆腐定位非常精确:爱吃豆腐的男人!一个非常不像豆腐的名字:男前豆腐店,意即“男子气概豆腐店”(又译“美男子豆腐”)。软软的豆腐变成了男子汉的象征,给消费者的认知和感官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做法一下子从众多的日本豆腐品牌中脱颖而出,站在了时尚前卫潮流的前沿,许多日本人买不到男前豆腐,也会预定购买,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潇洒的感觉。
是团队不够专业吗?
“以人为本”的口号,不仅仅是要重视人身、人权,在一个农业企业,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好的生产人员才能产出好的食材,好的策划人员才能想出好的广告,好的营销人员才能讲农产品推广出去。因此,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又怎能打造出一个走红的农业品牌呢?当然,团队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借助专业的外援力量,强强联合来实现目标。只是,目标还是得自己把握好。
案例:黄冈万顺农业园
黄冈万顺农业园南果北移项目,引进台湾红心火龙果800多亩。聘请专业火龙果种植技术人员管理基地生产,并聘请专家指导;品牌策划则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代劳,在营销方面,则纳入一位在水果市场有多重渠道的出资人入股,让其分管销售板块。如此布局,整个火龙果产业的各个环节都能有序进行。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导致你的农产品品牌沉没于沙尘之中,我们都有办法让你的品牌盘活起来。12条盘活农场品品牌的黄金法则,学活了,你的农产品品牌也就活了。
法则1 开创一个品类
在一片红海的竞争当中,要想树立新的品牌,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秩序和规则,创造新的品类,从而避开激烈的竞争,进入独立的蓝海领域。
牛奶本来是喝的,干着吃,就诞生了可以嚼着吃的奶片;水果本来是咬着吃的,现在变成可以喝的,这就产生了果汁饮料;方便面的渣滓,本来是作为垃圾倒掉的,但现在却变成了利润极高的“一口脆”。思念开创了10 克重的珍珠汤圆系列,再经缩小,又推出仅3.5克重比豌豆还小的小小珍珠汤圆,掀起新一轮销售高潮。
江西横峰葛业公司开创一个“根汁”饮料的细分品类,区别于现有市场的“凉茶”饮料和“果汁”饮料,打造“根汁”饮料这个新品类里面的第一品牌,获得了市场认可。
法则2 借靠一棵大树
所谓“大树”便是在消费者心智模式中已经形成的认知,通过借势消费者认知提升自身品牌的方式,便是“靠大树”的策略。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关于“出售书籍”的段子: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的书久久不能脱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的问总统的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没有时间与其纠缠,便随口应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进行大肆宣传:“现在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滞销的书不久就被一抢而空了。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他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一下,便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听后大喜,他打出广告:“现在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结果,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随之脱销。
出版商第三次将书送给总统的时候,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不置可否。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居然又一次大赚其利。
当“红罐王老吉”销量节节攀升的时候,“盒装王老吉”的销量却一直表现平平。从2005 年开始,盒装王老吉采取跟随和细分“红罐王老吉”市场策略,将广告词改为“王老吉还有盒装”。2006 年销量即由2005 年的2 个亿跃至4 个亿,年增长率高达100%。
法则3 占领一块区域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自古沦落为草寇的人都会选择占领一个山头,安营扎寨,然后进行“拦路打劫,坐地分赃”的活动。在商业的王国里,品牌的营销与构造也是如此,与其四处游击,成为无根之木,不如占地为王,打好基础进行涟漪型扩张。
“江南十分美,九分在绍兴”,浙江绍兴将自己定义为在江南区域内旅游最好的地方。“千年李渡,赣水之源”,李渡酒业将自己定义为“赣”区域内最好的白酒。“绍兴人最爱喝的绍兴黄酒”,会稽山酒将自己定义为绍兴最好的黄酒。这些品牌都选择了占领一方区域做第一的策略,占领一块区域的位势进行品牌的营销与构造。
法则4 吸引一类人群
品牌营销的第四条法则是“吸引一类人群”,企业的品牌定位需要有一个消费者定位。鲜明的消费者定位,能够快速建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对接与联系,从而快速“对号入座”,企业的品牌也能快速被定位的消费人群所接受。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当全国各大酒业公司纷纷通过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开发政商务用酒的时候,江小白酒类营销公司却一枝独秀地针对80 后、90 后的人群开发一款名叫“江小白”的白酒。在整个白酒行业趋冷的情况之下,江小白不辱使命地获得了80 后、90后人的青睐。
营销团队将“江小白”定位为80 后、90 后人群喝的酒,借助拟人化手法将品牌构造成一个典型的“80 后青年”形象,借助各种网络热点事件,融合多种网络流行元素,在嬉笑怒骂中表达真实、简单的生活态度,时而卖萌,时而自嘲,关键时刻不忘传递一下正能量,颇能引发目标受众的共鸣。
“江小白卖的不是酒,而是对生活的态度”,没有历史资源的“江小白”通过把自己塑造成80后青年形象反而赢得了境遇类似的这一群消费者的共鸣。
法则5 抢占一个字词
在繁华的商业中,复杂的主题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铺天盖地的广告瞬间,消费者只能记住简单而又有趣的信息。统一的调性,能够使消费者记住,同时品牌之间能产生关联性联想,形成品牌知名度的相互促进。
郎酒抢占一个“郎”字,然后“爆炸”出各种产品--红花郎、老郎酒、郎牌特曲等,形成一个“郎”品牌家族,深深地印在了消费者的脑海当中。
传播的主题越简单,消费者越能记住,抢占一个消费者认知度比较高的字词是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式。通过一个字可以产生关联性联想,比如洋河的天之蓝、海之蓝和梦之蓝三个品牌,通过一个“蓝”字串联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品牌系列。
法则6 创新一个概念
概念的创新首先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去屑”、“减肥”、“除菌”这些概念都是基于消费者需求提出来的,只有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概念才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同时,具备可持续生命力的品牌,不能只是创意概念,而应表里如一。
“银鹭核桃牛奶”提出“聪明”的概念,消费者买的不是牛奶,而是“想变聪明”。“碧生源”茶叶提出“减肥”功能概念,再一次获得了女性消费者的青睐。“舒肤佳”提出“除菌”的概念,获得了广大家庭妇女的认同。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找到了顾客的购买理由,并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
丰谷酒业拳头产品丰谷酒王 “52°低醉”,引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为什么52°还是“低醉”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品牌概念传播的效果。 52° “低醉”丰谷酒业创造的独特概念,因其独特甚至有些“怪异”吸引了人们去品尝并接受。
法则7 建立一项标准
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让自己的品牌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建立的标准一旦被消费者所认同将产生巨大的作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候会识别这项标准,并且会为了满足这项标准而买单,同时也会因为竞争对手没有满足标准而抛弃竞争对手品牌。
三全食品就是一个标准的建立者,通过“建立标准”法则,三全食品成功地构建了“状元水饺”品牌。人们不仅要求饮食多样化、优质化、标准化,而且更希望快捷化,特别是希望把一些传统名吃便捷化。矛盾也意味着机遇,同质化竞争意味着消费者需要标准制定者的诞生。于是,在这样的行业契机下,三全食品成功推出“状元水饺”,并且提出馅含量55% 的“真正大馅”标准,并标明“状元”水饺是馅含量最高的水饺。通过建立这样的标准,建立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脱离同质化的价格竞争。
“状元水饺”在2005 年推出,当年销售过亿元,并使同行中的高端品类“湾仔码头”和“龙凤”等感觉到了巨大压力。
法则8 设计一个口号
企业在找到自己的品牌定位后,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传播口号,从而使企业的宣传口号生动、有趣,并且易于传播。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个字的战略方针使朱元璋奠定了起义的基础。因此这个口号也一直在历史的扉页上流传至今。
农夫山泉的定位是来自千岛湖的天然的弱碱性水。他们提出了“我们从不生产水,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这样的口号,采用了比喻的句型,农夫山泉品牌也瞬时变得鲜活起来。想要让自己的品牌和广告语得到广泛传播,我们就需要在口号上下功夫,把它变得更有趣。
七彩云南的广告语为“名门普洱,七彩云南”;衡水老白干的广告语为“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等等口号能体现企业的大气,宣传出品牌的正面形象。
法则9 描绘一种颜色
大部分流行的品牌,都会描绘一种简单,统一的,能够让消费者记忆的颜色。从而建立自己的色彩档案。在每个行业里面,颜色需要占位。人们对于简单、统一的颜色能够记忆深刻,而对于复杂的、五颜六色的东西却很容易忘记。一个品牌要想让人们快速记住就要建立自身的色彩档案。
Hello kitty 的主题颜色为“粉”色,立顿茶叶的主题色为“黄”色,黑莓手机的主题色为“黑”色,等等。他们都有非常清晰的色彩定位。东阿阿胶“桃花姬”的成功就得益于大胆用色的产品设计,对于食品的颜色选择来说,一般选择橙色、黄色和绿色,但是“桃花姬”却大胆地借鉴化妆品行业用色,采用粉色设计。这恰恰符合了给女性“送礼”的需求,因此获得了差异化的成功。
法则10 形成一个符号
品牌营销的第十条法则是“形成一个符号”,即品牌符号化。品牌符号化是最简单直接的传播方式。品牌符号化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帮助消费者简化他们对品牌的判断,对于企业而言是最节省沟通成本的做法。
人们对于一个品牌的认识,到最后可能就归结为一个简单的符号。人们看到一个“红钩”就会想到耐克,看到大大的“M”就会想到麦当劳,看到四个环就会想到奥迪汽车,看到“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会想到苹果手机,看到“三点钟”的标志,就会想到金利来服装。
可口可乐的“红色”代表着活力。“52°低醉型”白酒在产品的包装上、广告的画面上传播“低醉”标志,将“低醉”标志做成消费者认知的一个流行符号。 一个无人不识的符号,是品牌营销的成果,也是品牌营销的利器。
法则11 讲述一个故事
品牌故事可以打动消费者,并且促使消费者通过“故事”来传播企业的品牌。动人的品牌故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别人无法轻易模仿的,是企业很重要的一项品牌资产。
每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是一个品牌奇迹,同仁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为人熟知的动人故事。
少年康熙曾得过一场怪病,宫中御医束手无策,康熙心情抑郁,微服出宫散心,信步走进一家小药铺,药铺郎中只开了便宜的大黄,嘱咐泡水沐浴,康熙按照嘱咐,如法沐浴,迅速好转,不过三日便痊愈了。为了感谢郎中,康熙写下“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并送给他一座大药堂,起名“同仁堂”。
法则12 赋予一种精神
品牌精神指在消费者认知中,品牌所代表、蕴含的意义、象征、个性、情感、品味等综合文化因素的总和。在消费感性化的现代社会,卓越品牌的魅力就在于它凝结了理念、情感、象征等文化内涵。
可口可乐能够风靡世界,卖的不是商品,卖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美国精神。
然而,有家生产并销售“枸杞汁”的企业,“枸杞汁”里面枸杞含量达到80%,并且是真正的纯天然,但销售却是一塌糊涂,并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同。经过市场调查,产品滞销的迷团终于解开:易拉罐的消费主体青少年消费群没有喝保健饮品的意识,对枸杞的保健功效不屑一顾。
但是,某饮料发现年轻人他们对“酷”很在意。他们的包装确定一种迷彩背景,中间悬挂白色五角星军用包装,并正式定名为“野战部队”。在宣传上,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正好切中了青少年处于心理断层期苛求独立又无法独立的矛盾心态。全新包装的饮料投放市场三个月便大获成功。
做农业品牌,需要大智慧。或是自建团队,或是靠大树乘凉,或是借助外部力量发力打造。总之,我们要有品牌的观念,才能真正从沙漠中走出来,成为人们认得出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