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刘石:从杜邦与陶氏合并看世界农业发展新动向

2015-12-11 作者:刘石 来源:吾谷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向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洼地。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主流国家很快摆脱了缺衣少食的短缺时代,农业从业者就不断减少,并被转移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农业经济的比重就在不断下降过程中,农业人的话语权就不断被降低。

即便如此,农业领域里近来很不平静,让投资界和农业人士意外连连。

孟山都公司先后两次邀约收购先正达公司没有成功,但德国的某农化公司和中国的某公司还在不断进行努力,先正达最终被收购恐怕不会是很出人意料的事情;迪尔农机公司就在上个月刚刚收购了世界精准播种机公司的佼佼者—满胜播种机公司;昨天,市场又传出了杜邦与陶氏公司准备合并的重磅消息。

以往死水一滩的世界农业界近期动作频繁,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从这一系列并购动作中,传递出了几个比较明确的信息:

第一,仅仅靠逐渐过期专利和市场先入为主的规模很难维持公司业绩的稳定和持续增长,也难以达到公司股东的回报预期。没有公司结构上的脱胎换骨,没有战略和技术的创新,没有了运作效率上的提升,老牌公司们都难以为继。固化的管理层级和结构,传统思维的惰性,对于信息技术被动接受和对于消费市场变化的迟钝,都让这些曾经的巨头们困惑和迷茫。

并购或者被并购是目前可见的选择,但是以笔者之见,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通过并购和整合可以削减管理层和销售渠道中的冗员,降低运营和营销费用,间接提升盈利空间,给投资者以信心。但这些做法只是数量上的改善,而并没有质的提升。战略的创新能力,对于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理解的深度,解决方案超前性,服务的提供能力将决定改善未来的发展空间。

第二,没有最终客户的综合解决方案和价值的提升,规模、成本、方便等传统的优势在新的竞争环境张已经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也不能够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特别是对于提供农资产品的B2B的企业。以此,我们可以不难理解孟山都先后两次邀约收购先正达和拜耳公司的战略思维,不是什么回归传统农化产业—如同某些不靠谱的华尔街的分析员所讲,而是生物技术到种子技术,从到信息技术到农机技术,从气象数据到农化技术,设想着“包圆”农业的所有解决方案。

由此我们也可以预感到,孟山都将在不远的将来,还会对先正达或拜耳公司提出类似的邀约收购,因为只有这两家公司可以提供孟山都所不具备的全面的农化解决方案。其它公司的产品虽然在市场上也有抢眼的表现,但公司的产品大都形单影只,产品包都有明显的短板,无法满足孟山都的战略需求。

第三,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在全面掌控和接管的新兴的互联网、传统制造业之后,又开始“上山下乡“,全面攻击、渗透、进入和接管农业产业。以并购、整合、颠覆、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为主题的“N项规定”将彻底改变产业的原始自给自足的生态。他们着眼于短期效益,而不是长期的产业和企业投资。这种投资(或投机)的理念严重影响了产业和企业的战略和运营决策,让他们无法进行长远的战略投资和市场的安排,而只能注重短期效益。这样“黄世仁逼债”式的业绩要求,已经摧毁了许多原本健康和有序发展的传统企业。

在这种投资理念下,企业被迫接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业绩预期,其结果只能是:1)要么让坚守传统和务实的企业家出局;2)要么迫使其参与中短期的“业绩对赌”。企业家未了达成“对赌“的业绩,只好通过削减投资、节约成本、寅吃卯粮、甚至业绩造假等手段来完成,今朝有酒今朝醉。最终,企业和企业家都成为牺牲品。而金融资本早已经在这之前转移了战场,而由无数的小股东接盘。

全球化、信息化、金融化将是经济和产业未来发展的主题,个性化和客户价值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走不出传统思维的窠臼,将无以在未来竞争中立足。

刘石

吾谷专栏特约作家,原杜邦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为中国玉米育种、农产品服务等领域的革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刘石 杜邦 陶氏 合并 农业 动向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