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其它热点

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2015-12-08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易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摘 要

校企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形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课题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科研实力的增强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校企合作主要分为企业进校园、订单式培养、互动融合式三种合作管理模式,还存在校企科研合作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学校和企业作为管理的主体,应把握好校企合作中双方各自的地位和角色,充分发挥好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作用,促进校企合作高水平、深层次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校企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机制的影响,校企合作发展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与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与企业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对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1 校企合作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升

面对素质教育改革和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加快产学研合作予以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同时高校纷纷制定了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并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企业目前对校企合作表现的相对淡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与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机制,企业对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合作目的心存疑虑,认为校企合作投入成本高、持续周期长,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还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因此对校合作兴趣不浓;二是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来讲,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使校企合作失去了原来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解决校企合作中冷热不均的现象是当前校企合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1.2 校企科研合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一方面高校的科技型企业虽然是在校办或院办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资产归学校所有,但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学校对这些企业不够重视,很少直接投资,主要靠学校或院系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发展,企业发展后劲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会将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己所用,但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投入上,企业并未看重与学校开展的科研合作和技术投入,而在融资方面,虽然会有金融机构、科技孵化基金等为其提供科研、产业化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被企业用来扩大生产等方面,用于科研合作的资金占比很少。

1.3 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校企合作的领导机构还不完善,缺少科学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二是校企合作缺乏有力地平台支撑,致使双方合作失去了有效保障;三是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双方合作缺乏稳定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四是校企合作的资源信息共享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导致双方合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了合作的成本投入。

2 当前校企合作管理的主要方式

2.1 企业进校园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企业将部分生产厂房和经营管理理念搬入高校校园,并与高校教学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为学校提供教学训练基地,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在较高标准的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参观或科研训练,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的产生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定向培养高水平人才,帮助这些人才熟悉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流程,做好后备人才储备。此外,企业走进校园联合开展实训训练,还可以加强学生管理,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更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动手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应用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2.2 订单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在订单式合作模式下,学校理论教学内容以企业产品生产为基础,在专业技能训练上以企业科研中心、生产为平台,实现了理论知识教学、考试内容与企业生产和科技研发连为一体,同时,该校企合作模式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专业技能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专业操训等方面根据企业的产品生产进行安排。此外,订单式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互聘互动。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受聘到学校以讲座、培训等方式对师生开展指导,提高师生的专业实践水平。学校可以选派部分师生以调研、参观等方式到企业科研中心、生产基地开展交流协作,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达到校企互利双赢的目的。

2.3 互动融合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互动融合式校企合作管理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允许企业参与到规划方案的设计中,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场所、设备以及企业方面的工程专业人员对实践教学进行定向指导的合作管理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之间的人员互动互聘,既有利于解决学校实训科研基地紧张的现状,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有利于解决好企业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的现状,对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肯定该种模式的同时,也要看到该种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即受聘到学校的企业科研技术人员在实际教学水平和语言表达上是否能够符合现代教学要求,能否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还有待于实践检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受聘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 校企合作管理主体的角色定位

3.1 校企合作中高校管理主体的角色定位

(1)高校在企业科学决策中起到智囊作用。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重要场所,在知识、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具有其他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参与企业的相关决策,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科研攻关项目、中长期目标、重大决策事项等,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发挥好智囊团作用。

(2)高校在企业发展中起到服务促进作用。高校服务企业和高校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有实力、有资本到高校招揽人才,才能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学校声誉奠定基础。因此,高校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是在为自身更好地发展服务,高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3)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凭借自身在人才科研方面的优势,对企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改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推动者。此外,高校还可以依靠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相关政策的支撑引导下,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产学研联盟,不断寻求新的科研合作项目,加快项目中试、推广和产业化进程,从而实现双赢。在校企合作中,高校要借助自身的优势学科专业为导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2 校企合作中企业管理主体的角色定位

(1)企业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产品,而且企业的发展和需求程度还直接影响着高校能否顺利实现为社会、为国家输送复合型人才。因此,企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引领作用。

(2)企业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随着高校招生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办学资金严重不足,企业作为实体经济形式,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解决高校办学经费来源问题。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为高校学科专业发展提供科研实训基地、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师生开展实践训练,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需要。

4 发挥校企合作管理主体双方作用的对策建议

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政策、信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政策引导、信息发布、产业规划等,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同时,要加大对校企合作的资金支持,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要增强育人意识,创新意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扩大对外合作办学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育人科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要根据合作发展需要,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激励评价机制,调动员工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要对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或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转载自中国高校科技,作者:韩鹤进,黄梅。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高校 企业 产学研 合作 角色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