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乡村建设

过度种植的玉米,如何减下来

2015-08-21 作者:佚名 来源: 谷色生香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梧桐君:近10多年来,玉米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粮食作物。不仅在江淮地区、东北平原核心区等适宜区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等非适宜区、次适宜区大量种植。

由于具有比较效益高、省工省劳等特点,加之受粮食补贴、临储收购等诸多因素影响,玉米结构调整雷声大雨点小,任凭高仓满储,农民依然对玉米种植情有独钟。

8月28日,农业部将召开部分省玉米结构调整暨“粮改饲”推进落实会,分析玉米结构调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推进玉米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和建议,部署明年玉米结构调整和“粮改饲”重点工作。

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需要导向明确的“指挥棒”。中国农科院尤飞、罗其友研究员最近撰文,建议调整收储政策(价格)政策、创设结构调整补助政策等,将籽粒玉米进一步集中布局在最佳生态适宜区生产、并将生产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平衡玉米供求关系,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文章较长,摘要分享。

玉米产业调整思路及政策建议

尤飞罗其友

2012年以来,玉米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表现为全球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量不断攀升,但需求增长有限。主要原因:一是受饲料高粱、大麦等低成本饲料作物替代影响,玉米饲料需求放缓;二是玉米作为能源作物,受到石油价格走低影响,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三是玉米淀粉等其他加工品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需求增长缓慢。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生产成本高,处于竞争劣势,使得国内玉米在粮库大量囤积。从结构来看,当前我国玉米品种结构与消费快速升级不相适应矛盾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玉米品种发展依然滞后。

新时期,玉米产业发展应以资源承载力为依据,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协调、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结合的现代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需要导向明确的“指挥棒”。

(一)调整收储政策(价格)政策

结构调整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涉及国家、农民、企业等多方面利益。建议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农办等有关部门牵头,抓紧研究改革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和收购价格定价机制,统筹考虑粮食稳定、资源承载、农民收入、财政负担、加工企业、库存保值等因素,引导农业结构积极有序调整。

(二)创设结构调整补助政策

调减玉米的重要路径是粮改饲、粮豆轮作,以及玉米改种杂粮、牧草、果茶及其他生态适宜性作物,但受比较效益和市场影响,需要国家给予适当补助,以引导鼓励农民调结构。

建议:一是在总结今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年扩大粮改饲试点规模,由目前的30个县增加到100个县,每县安排1000万元。并制定支持东北地区粮豆轮作的政策,安排专项补贴资金。二是适当降低玉米收储价的同时,可提高大豆目标价格,把省下来的钱转到大豆上,相应提高大豆种植效益,引导农民扩大粮豆轮作。三是对实施玉米青贮的农户给予补贴,保证实施青贮的农户收入不低于出售玉米籽粒的收入,每亩可给予100-150元补贴;四是在北方玉米优势产区,鼓励玉米-大豆轮作,轮作年给予种植大豆农户轮作补贴,补贴幅度要略高于种植玉米和大豆的收益差额;五是在不适宜机械化大规模种植玉米的丘陵地区和山区,采取粮改果补贴政策,改种果树后给予3年补贴,补贴幅度应与种粮直补持平。六是在西南地区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坡耕地上,通过补贴方式鼓励农民改种茶叶,并提供种苗和必要的培训。按新栽茶树第三年开始采摘计,可对粮改茶农民给予2年补贴,每年每亩补贴150元。七是在农牧交错带的玉米分散种植区鼓励农民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按牧草一年收获3次计算,对粮改草的农民进行补贴,补贴水平与青贮补贴持平。

(三)强化创新驱动

实施科技、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重点要大力推进种业创新,加快选育高产优质抗逆、适宜机械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选育适宜饲用的高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青贮玉米和牧草品种。加强品种管理,防止越区种植。机制创新重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特别要做大做强一批牛羊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示范带动结构调整,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建议通过建立信贷担保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改饲、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促进农牧结合。加大对龙头企业、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其积极参与玉米结构调整。给予粮改饲青贮窖建设补助和生产贷款支持,鼓励参与种养、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示范带动结构调整。

(五)加强进口管理

针对我国粮食生产国际竞争力弱、人口众多、进口资源有限的形势,进一步研究粮食贸易保护政策,减少进口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冲击。充分利用绿色壁垒等非关税措施,合理控制进口节奏。加大对粮食走私的打击力度,保护国内玉米生产者的利益。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uhaiyan] 标签: 玉米 粮改 补贴 结构调整 种植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