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三农政策政策解读

农业发展方式:弃粗放型老路 走现代化新途

2015-08-11 作者:阚丽丽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本报见习记者 阚丽丽报道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及资源与环境相约束的背景下,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农业也不例外。行业人士指出,摒弃粗放型农业经营模式,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正和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较大。但是,目前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引导下,农民逐渐走出去。人手短缺以及农业技术不高等都会导致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粗放式的利用。

行业人士称,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方式来增加收益、提高粮食产量不仅会浪费有限的农业资源,同时农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记者了解到,到201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水资源方面,我国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每年农业灌溉缺水量约300亿立方米。

受长期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的影响,我国农业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都已进入到硬约束时期。我国农业资源紧缺,走浅层开发利用、粗放低产、自然农业已无出路。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资源与环境等的约束下亟须转变。

对此,《意见》指出,加快促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由粗放式经营模式向可持续农业转变,走产品安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产地环境良好等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已处于经济增速放缓,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压力期。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新思路、新举措,形成新的优势。

不过,张正和指出,国家政策在各个地方推行时衔接力度不够。政府出台关于走现代化农业道路的相关文件时,各地方会误以为现代农业就是大机械化、大规模化。而实际上我国地域性差异较大,如山区走大规模的农业发展方式难度较大,一般适合走小规模、精细化的发展模式。

因此,各个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是关键。张正和表示,在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时,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模式并不困难,关键是各地区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式。特别是山区、草原、沼泽地、生态脆弱区等应该考虑作为特省农业发展。对于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地域宽广、人口密集度小的粮食主产区而言,应该是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发展地区。

他还表示,我国传统农业技术在国际上属于领先水平,也应该把优良的传统农业做法,包括循环农业、综合利用等纳入到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体系。同时,中药材的种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若是建立发展起来,也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uhaiyan] 标签: 农业发展 农业 方式 我国 农业资源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