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智慧农业

关注|一个粤系蔬菜合作社的生意经!

2015-08-10来源:成都农业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近年来,西兰花、宝塔花、芥蓝、紫甘蓝等高端粤系蔬菜,被成都粤系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玩”得风生水起。具有几十年种植、营销粤系蔬菜经验的合作社理事长廖双炳,带领社员们以粤系蔬菜为 “主业”、以四川本地蔬菜为 “副业”,巧打时间差和价格差,根据市场调结构,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生产经

品种和地利 要素需占齐

金堂县竹篙镇八棵松村的菜地里,一片片粤系蔬菜刚长出嫩芽,绿油油地焕发着生机。

“这是今年种的第一批粤系蔬菜,是在十来天前下的种子,娃娃菜、西兰花等粤系蔬菜品种应有尽有,预计在今年冬季采收。”廖双炳告诉记者,“合作社示范种植了500多亩,更多的是树立一个样板带动周围老百姓发展,只有规模起来了,粤系蔬菜才有话语权。”

从上世纪90年代西兰花在四川落地开始,廖双炳就走上了种植、营销粤系蔬菜的道路。他的理由很充分:“粤系蔬菜生命力强、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从种到收1个多月就卖。而且,很省工,100亩只要6个工人就管理下来了。粤系蔬菜做出来产值高。”

2012年4月,廖双炳选中了金堂县竹篙镇八棵松村建立粤系蔬菜基地并筹建了合作社。他说,八棵松等村的土地都是零污染、原生态,没有对蔬菜有影响的病毒,种植粤系蔬菜正合适。

时间经

一年种两季 巧打时间差

“但是,粤系蔬菜一年只做两批。一般在这两天下种,最早的在国庆后就陆续上市,卖到正月;马上再种一批,四五月扫底。”提及原因,廖双炳解释说,10月份以后,北方市场的粤系蔬菜正好短缺,如果采用大棚种植,成本投入太大,没有价格优势。因而,每到天气转冷,廖双炳将粤系蔬菜销往北方市场可谓占尽“天时”。

一旦天气转暖,北方已可种出露地粤系蔬菜,合作社如果再一味种植粤系蔬菜销往北方,就没有价格优势。因而,合作社会带动农户种植一些茄子、苦瓜、南瓜等四川本土蔬菜。

结构经

市场在变化 品种要调整

廖双炳每年都会发动菜农种植西兰花、菜心、芥蓝、紫甘蓝等10余种粤系蔬菜。不过,哪个菜多种,哪个菜少种,往往要根据经济走向和消费习惯进行调整。

“这两年行情不好,我就压缩了宝塔花菜、抱子甘蓝、樱桃萝卜、香茅等高端粤系蔬菜的种植面积,往中端发展。我们必须紧随市场步伐,迅速转型。”据廖双炳介绍,近年西兰花的市场需求很大,合作社就引导菜农们种植了2000多亩。廖双炳说:“我在这行滚了几十年,今年就晓得明年啥子菜好卖,啥子菜不好卖。”

尽管品种在不断地增增减减,但廖双炳仍对粤系蔬菜有信心。他认为,粤系蔬菜的优势之一在于产量高,“像紫甘蓝,1亩1万多斤产量,每斤卖八九角钱都有赚。”此外,粤系蔬菜的风险不是很大,成本也不是很高,种子虽然很贵,但是用量不大。廖双炳概括得很经典:“啥子叫粤系蔬菜?就是时间短,利润空间大的蔬菜。”

销售经

看省外市场 观菜种“去向”

“冬天卖粤系蔬菜,我主要参考云南、广州等地的行情,而不是成都市场。”廖双炳有一句名言——“如果只盯着省内市场,只有死路一条。”

因而,每到合作社的粤系蔬菜将要上市时,廖双炳总会提前半个月向省外经销商打招呼,告知合作社的蔬菜好久上市,量有多大。其言外之意就是,省外经销商没必要再长途运输粤系蔬菜到省内来竞争了,以免血本无归。

如何进一步掌握省外市场的行情?廖双炳有自己的秘诀:他通过询问种子公司种子销售的情况和去向,从而判断各省粤系蔬菜的种植面积,进而对市场行情有一个研判。

据他介绍,一般种子的营销模式是:总代理买断了一个地方所有同一品种的供应,一般这个时间长达1—5年,总部的种子从厂里出来,分销到各个省市。“而我是种子公司的大客户,一年光是西兰花都至少要买100多个品种的种子,种子公司也乐于提供这些信息,以留住我这个大客户,实现双赢。”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cuiyongxin] 标签: 蔬菜 种植 合作社 廖双炳 市场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