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美丽乡村乡村旅游

中国有个槟榔村

2015-07-25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民委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槟榔村位于海南三亚市凤凰镇东侧,地处槟榔河、水源池水库的下游,凤凰路以北1公里处。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1097户,村民普遍为黎族。

风景如画的槟榔村。

再回故乡,槟榔村已不再如昨

在城市住了大半辈子,一直没有隔断我心中的乡村情结。

到槟榔村去寻找家的感觉、温暖和生活氛围,远比吃一顿农家乐的享受更美。

槟榔村干净整洁的马路。

那10多万棵槟榔树下盛开的数万株清香扑鼻的兰花和家家房前屋后数不清的沉甸甸的热带水果,刚把我的视觉引进仙境般的花果园中,还来不及品尝番石榴、野芭蕉、土芒果的香甜,眼前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农家别墅,一条条家家相通的水泥村道,一盏盏节能灯汇成的辉煌夜景,一张张欢乐在竹竿舞、打柴舞、健身舞中的笑脸,又把我的眼球吸引到了槟榔村人的浪漫时尚生活。

槟榔村随处可见的槟榔树林。

当然,我最醉心的还是农民的生产。因为我有“脸朝黄土背朝天,流干汗水难饱肚”深切感受,到乡村必看生产瞧农活。可是,进了槟榔村,我这个八岁就干农活的人,竟然瞧傻眼了。这些年,槟榔村农民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确立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节能经济,现代化经济。农活越做越舒服,收入却越来越高了,去年槟榔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036元。

槟榔村有着“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发展思路,图为一户村民的花卉种植基地。

按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的1000余亩冬季瓜菜,2000余亩哈密瓜和玉米等长势喜人。哈密瓜“住”的是冬暖夏凉的现代化瓜棚,一根根粗壮的哈密瓜藤上结出的瓜果全是按人的意志“优生优育”的:一样的大小,一样的颜色,一样的漂亮,一条线上整齐排列,看一眼都叫人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住”在瓜棚里的哈密瓜。

菜地里的豆角、黄瓜、苦瓜、青瓜、丝瓜等冬季瓜菜,像阅兵场上一列列威武的士兵,精神抖擞得令人肃然起敬。尤其那些新结的长豆角,一如少女们的靓发,从架顶垂到地上,密密麻麻,鲜鲜亮亮,秀色可餐,更勾起我对乡村的热恋。

“生态旅游”是槟榔村的金字招牌

槟榔村的农民生产的瓜菜,除了赚钱,还要“赚情”——吸引游客来看、来玩。他们种啥都把科学、生态与美丽结合起来,哪怕是茄子、辣椒、西红柿,也一律具有模特水准,模特身材,模特般漂亮。黎家的先祖们一定未料到,今日的黎家子孙,连种田种地都要求美求靓,让生态美丽、环保节能、旅游观光经济发挥到了极致。

今天的槟榔村人心里明白,现在的人大都不缺吃少穿,游客来到槟榔村,与其说是为了品味美景美食,不如说是为了寻觅一片“绿色”来洗涤和静养自己的身心。

细雨过后的槟榔村出现了一道彩虹。

不久前,槟榔村荣获全国首批“生态文化村”称号后,槟榔村里由企业+合作社+农户联手打造的三亚槟榔河文化旅游区,着眼游客的心理需求、瞄准世界旅游文化潮流,充分利用自己的黎族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温泉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自然山水资源、槟榔文化资源等丰厚的旅游资源,下大力建设黎家文化,逐步完善了5A级热带黎族风情乡村旅游设施。

槟榔村生态文化村的中心广场。

在黎族传统文化博览中心,一条百余米长的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黎族服饰、采集与渔耕、交通与信传、宗教与丧葬、编织与雕琢、音乐与舞蹈、纺织工艺、织锦、文身等传统文化。而在博览中心广场上进行的钻木取火、黎族陶艺、黎族纺织染绣等真人真物表演,使游客们既能大饱眼福,又能身体力行地感受黎家人的生活,探寻海南远古民族生存之根。

向游客展示黎族纺织工艺。

槟榔村“百米文化长廊”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槟榔村举办庆祝“三月三”文艺晚会。

槟榔村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如今,来槟榔村旅游的中外游客日渐增多。许多俄罗斯客人一回家就连忙向朋友们推介:中国有个槟榔村……

来源:海南日报 徐国良/文 民族画报/图

监制/李建辉 统筹/孙箫韵 编辑/刘娴 制作/盖艺文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uhaiyan] 标签: 槟榔村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