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沃野之上——浅议新常态下的新农业之路

2015-03-15来源:新浪博客 毕慧芳农业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两周前,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引发了巨大波澜,一时间环保成为热度最高的话题。恰逢全国“两会”召开,国家将2015GDP增速下调至7%。而就在2014年,GDP较上年增长7.4%,与之前动辙八九不离十相比,创24年新低。这一切足可以说明,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时代的变革点上,我国经济即将告别“闯、冒、试”的高歌猛进的发展,而进入一个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的新阶段。

那么,新阶段、新常态能否推动多年发展缓慢的现代农业?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采用了“沃野之上”这个标题,来形容新农业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可以说,新常态下我们新农人会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政策机遇。国家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保护,这将对第一、三产业的扶持力度更大。其中,农业率先受惠。我们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各级地方政府,每个部门都有涉农惠农的优惠政策,就像昨晚@陕西魏延安在#新农人星火计划#微信公开课堂上所讲,新农人要关注政策,经常浏览政府各部门的网站,及时了解对接政策落实。

其次是市场机遇。柴静之后,吉林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一部由清华女生编著的《中国食品安全档案》,直指食品安全,可见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已到了无以复加的重视程度。甚至有人大胆预测,未来5-10年米比金贵、水比油贵,蔬菜水果供不应求,安全、放心的优质农产品,将成为下一个奢侈品。

第三是时代机遇。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所不在,农业必须也必将以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模式,进行自身的产业升级和链条的重构。可以设想农业+,是空间最大的一片蓝海。

第四是环境机遇。随着排污治污工作力度的加大和进程的加快,大气、土壤、水源的污染将逐步遏制,农业生产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优质的生产基地将为新农业提供更多选择。

有了上述种种机遇,新农人是否就可以冒然上路、高歌猛进呢?以我多年的农业实践和行走经历来看,回答是否定的。那是因为:

首先,农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农产品生产相对于工业品生产有六大自身特点:不可间断、不可倒序、不可搬移、是活的生命体、遵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两个规律、结果只能最终一次性显现。农业生产有自身的规律,并且受到天气、地域、管理等太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农产品的产出也就不会依种植者或消费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在不了解所种养的农产品属性之前,在没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之前,不能冒进。

其次,资本大鳄纷纷挺进,未来竞争会异常激烈。据统计,2010年以来,过万亿工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其中投资额过亿元的企业有100多家,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上千家。除上市农企资本外,房地产、金融、能源、IT、快消品等各行各业的资本纷纷相中农业这块存世历史最久的产业,并且正在“圈地运动”一样的速度迅速由下游向上游渗透。“先占位、再发力”的策略,将使农业未来的竞争充满变数。作为势单力薄的新农人,在没有找到准确有效的切入点之前,不能冒进。

第三,新农人群体刚刚觉醒,发展模式还不成熟。新农人是互联网赋能三农的必然产物,是农民群体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今年初,阿里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2014)》,指出中国新农人的规模已达百万级。这一群体多为中青年人,大多分布于产业链的下游领域,在销售上做的风生水起,但对上游生产的控制能力还较弱。而且,各新农人之间也缺少有效的联合与链接,分工合作的成功模式还未形成。农产品“触电”只是在行业发展道路上的有益探索,其能量究竟有多大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综上可以看出,新农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新农人该怎样做,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以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引领新农业不断发展向前?从操作层面讲,我认为新农人应该抓住以下五个关键,做到“五个好”:

一是要有一个好情怀。新农人,既然称为农人,我们首先就得懂农业、爱农业、尊重农业,就要带着深深的责任感来从事农业、改造农业。这是新农人的情怀。在这个情怀之上,需要新农人做的,不外乎两点: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农业是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最彻底和最全面的体现,它顺天时而作,视土地为生命,主张精耕细作,尊重生物本性,提倡农牧结合,注重作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我们的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必须坚持对传统农业的传承,而这个传承,应该在与父辈农老人、与土地、与农作物打交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创新,则要求我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除了使用现代耕种技术和管理模式外,更要打破其封闭的内循环格局,注入外力,建立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这样一个一、二、三产联通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产业体系。正如《穹顶之下》中专家所说,“我们不可能改变自然条件,我们只能从源上改变我们自己。”新农人的情怀就在于此。

二是要建一个好基地。联想在建农产品基地,京东在找农产品基地,阿里在整合农产品基地,几家大的企业集团都在向上游进发。本来生活、梅子淘源、青年菜君等,也都在千方面计的与农产品基地进行合作。同时,无数农产品生鲜电商的失败教训更反复印证着一个事实:生鲜流通的根本问题并不在“最后一公里”,而在最初的“一亩三分地”。因此,我们新农人一定要把握这个大势,结合实际建一个农产品基地。基地不论大小,只要能自主就行,如果资金有限,也可以寻求与本地农民合作。因为再造农产品,需要从源头抓起,严格管理水质土质种质,进行标准化种植,按照品质标准分级包装,这些都需要以基地为前提,不是有钱有人就可以搞定的。创业种地貌似没有电商平台项目听起来那般高大上,但实实在在,前景无限。目前我国农业上游改造刚刚起步,而且农产品千差万别,加上地理气候等天然差异,容量巨大,沿上游发力,做最好的产品才是前景无限的真蓝海。

三是要选一个好品类。农产品种类繁多,往往一种农产品就是一个产业。在品类的选择上,我们要努力做到“小而美”、“小而精”,切忌一上来就贪大求全。考虑到农产品电商的消费习惯还在初生期,冷链配套尚未成熟,新农人应该尽可能选择有地缘优势、有先发优势或低系统风险的品种。比如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最好是一些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然后针对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标准、品质、分级、包装等进行规范甚至重构,直至梳理挖掘出一个新的品类。宁夏的“头茬枸杞”每斤卖到了2000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央视七套《致富经》中提到的银行女白领回乡养羊实现逆袭的案例,核心就是选项,选择养殖乌骨羊,做了普通农民做不了的事。再比如,三只松鼠选的是干果,自然损耗很少,给库存周转留出很多余地,而且容易实现标准化。三只松鼠的成功还在于没有贸然做平台,而是有限单品切入,逐渐增加品类,做一个,成一个。我们新农人也要深入考察,认真思考,选择一个有优势、易标化、耐存储、保质期较长的品种切入。

四是要保一个好品质。好的产品自已会说话。新农人只有毫不动摇的坚持农产品品质这个核心,竭尽全力的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才会打造无可挑剔的产品品质,进而挖掘出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卖点。众多平台电商或垂直电商,他们深入基地选择农产品的目的,都是为了最有力的把控产品品质。如果我们把品质做到了极致,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动权。要确保一个好品质,我们起码做到两点:一是建立标准,二是打造品牌。标准包括产地管理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分级包装的标准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起产地注册和追溯体系。一套品牌化的农产品标准被市场认可后,就会被整个行业借鉴。当同种产品都执行同一个标准,任何形式的电商都不在话下,而标准制定方和品牌拥有者则具有了对行业的控制权。在一定标准作了前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精雕细琢,把产品品质做到极致。褚橙、柳桃、潘苹果,以及“土豆姐姐”的“中国好土豆”、“扁担姐”的大闸蟹等,其品牌无一例外的都建立在了严格的品控之上。

五是要建一个好“联链”。新农业更讲求社会化的大分工、大合作,需要整合全球农业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资源,甚至整合引进农业之外的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并且进行集约化应用。尤其对于新农人侧重的生鲜电商,还包含着大量的新元素,如冷链物流、人口结构、互联网科技、社会心理等,已然成为一个新的商业领域,需要以新的模式生产新的价值。然而全国大的生鲜电商企业都难以盈利,说明目前的生鲜电商还不足以作为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它还需要优化运营,需要继续整合产业链条更多环节,整合更多关联板块。目前,新农人联合会一直在致力于这项工作,努力为新农人提供一个好的联合与链接平台。2015年,新农人联合会就推出了面向全国的“新农人星火计划”,即:全年打造12个新农人标杆,每周树立1个新农人榜样,全年挖掘108位新农人的创业故事,365天在线行走,带动上千个新农人希望之星,以“星火燎原”之势为新农业发展播种希望。因此,新农人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积极的态度,努力融入到新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新常态 新农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