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让学农的学生将来干农业爱农业

2014-12-03 作者:胡立刚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涉农职业教育一直面临尴尬:一方面,农业发展后继乏人,迫切需要实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涉农学生不愿从事农业,即便愿意,也因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农业技术人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进行了都市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记者胡立刚

  作为上海唯一一所为农特色的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虽然背靠上海都市农业这棵大树,但随着涉农专业比例不断攀升,如何为都市“尚农”人开启学农爱农、学农务农,在农业行业干得好、能发展的别样人生,成为学校的重要办学理念。

  2010年,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探索校企合作“双主体”都市农业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三年之后,首批校企合作班的学生毕业离校,该模式结出了怎样的果,下一步将去向何方?记者近日来到学校,寻找答案。

  学生毕业好就业,成为农业企业技术人才

  “接到上农入学通知书的时候,我就想三年之后可能还要回家乡湖南益阳,找什么工作就干什么,没想到毕业之后我能留在上海,在亚洲最大的食用菌工厂上班。”在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了3个月班的郑滔话语里透着庆幸,“刚入学,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五四有限公司就来招聘准员工,我幸运地进了‘五四’班,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我的三年大学生活一半在校园一半在五四公司,毕业后顺理成章就到公司上班了。”

  除了5人因出国、专升本等原因没去成五四公司外,另外的14名同班同学都和郑滔一样进入了公司下属的各个部门,而且,这批园艺专业职高毕业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被安排到各类岗位。

  “五四”班是上农探索“双主体”培养模式成立的第一个班,20个学生由学院和五四公司联合培养,在三年大学生活期间,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就是在公司基地实习,实习的时间和在学校的时间各一半,而且学生每年享受到公司支付的实习津贴,津贴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逐年提高。

  郑滔告诉记者:“第一年每个月400元津贴,第二年800元,第三年1500元,我们进大学的同时就成了准员工,公司派老师为我们开的课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这个待遇让我那些高中毕业后上了大学的同学都羡慕死了。”

  事实上,国内其他很多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也一样羡慕上农的学生,因为在上农,除了园艺技术专业“五四”班,还在动物医学等4个农业专业和生物技术及应用等2个非农专业中举办了9个特色鲜明的改革试点班。

  “这样的班对跨界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公司得知这个培养模式后,很快跟学院签约组建了‘农信班’,为企业培养既懂农业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总监金阳说,“自去年12人的农信班开办之后,今年又开了14人的班,我们公司专门派老师讲授《农业信息化》、《农业物联网》这两门课。”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智农人] 标签: 技术人才 上了 涉农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