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赣南,秋高气爽,阳光和煦,处处涌动着迷人的绿,散发出醉人的香。放眼赣南大地,果树竞绿,脐橙泛金,好一幅丰收美景图。
政府持续发力,果农用心经营,经过几十年的深耕细作,果业已成为赣南的一张经济名片,不仅鼓起了广大果农的钱袋子,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打造支柱产业 脐橙成农民“摇钱树”
赣州属丘陵地区,土质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是我国橙类适宜区和柑橘优势带。
1971年,信丰县安西园艺场从湖南邵阳引种了156棵华盛顿脐橙,三年后开始结果。自此以后,赣州历届党委、政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先后实施了“山上再造”“兴果富民”“建设世界著名脐橙主产区”“培植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建设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和市场话语权的脐橙产业基地”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取得了果品品质世界一流、品牌价值全国榜首、科研技术国内领先等显著成绩,赣南脐橙从单纯的种植业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通过发展脐橙产业,赣南人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好途径,脐橙成为赣州名副其实的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和农民“摇钱树”。2019年,全市柑橘种植面积214万亩、产量154万吨,其中脐橙种植面积163万亩、产量125万吨。
“如果行情稳定,今年靠脐橙就能增收四五万元。”近日,在大余县吉村镇吉村村,村民谢德信在自家的果园里忙碌着,望着即将成熟上市的脐橙,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
橙香溢满小康路。在赣州市,越来越多的人像谢德信一样,通过种果过上了幸福生活,脐橙产业已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是全国三大产业扶贫典范之一。2019年,全市实现脐橙产业集群总产值132亿元,帮助25万种植户、70万果农增收致富。种植户户均收入达2.8万元,果农人均收入10011元。脐橙产业还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了苗木、生产、养殖、农资、分级、包装、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以及机械制造、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
走品牌兴橙之路,让赣南脐橙走出去,是近年来赣州市的重点工作。赣州在全国农产品销售中创新实践了以一个县(市、区)对接一个区域的主销城市战略,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展宣传、推介、促销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承办中国赣州脐橙节、国际脐橙节、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等节会,推进脐橙果品营销,开辟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在国内主流权威网站和知名商务网站进行了广泛宣传展示,推动了赣南脐橙网络销售和电商企业发展。
拓宽发展新路 果业版图逐渐成型
走进寻乌县南桥镇南龙村,山岭田地间绿意盎然,硕果满枝。每天早上到自家果园内查看百香果,是村民温俊浩的“必修课”。
“去年我种了5亩百香果,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一年能有5万元的收入。”指着眼前一片长势良好的百香果,温俊浩跟记者算起了经济账,“种百香果比种西瓜收益好,以前种5亩西瓜只有2万多元收入。”
寻乌县境内重峦叠嶂,有南亚与中亚热带两个气候带,昼夜温差大。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百香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围绕推动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升级转型,坚持以柑橘产业为主,多元发展、多方动员、多措并举,在倾力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猕猴桃、百香果、甜柿等果业,破解以往一橘独大的发展瓶颈,果业产业从单纯的种植业发展成为一个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该县种植了2.8万亩百香果,已成为特色产业之一。
今年7月12日,在美丽的南武当山风景区,龙南市举办了2020年鹰嘴蜜桃采摘节活动,歌舞民俗节目演出、现场采摘体验、蜜桃盛宴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游客和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休闲采摘体验。“风景美,桃子甜,活动很有趣,玩得很开心。”游客谢苗苗高兴地说。
武当镇依靠秀美的自然风光,优质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水土资源,大力发展鹰嘴蜜桃等水果种植业,带动贫困户扩大种植、形成规模,把产业做大做强,使果业变成脱贫致富的新途径。目前,该镇种植鹰嘴蜜桃7100多亩,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周边300户1500余名群众创业就业。
百香果、鹰嘴蜜桃、火龙果、猕猴桃、甜柿……赣州市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通过引种、实验、示范、推广,一个个果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果业版图逐渐成型,不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
坚持综合施策 多举措加快果业发展
近日,为提升骨干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切实增强服务产业的水平与能力,助力赣南果业高质量发展,市果业局组织举办了2020年赣南果业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分柑橘病虫综合防控、猕猴桃品种及其高品质栽种技术、新电商下的农产品上行之路等七个专题,市县乡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果技员等170余人参加现场培训,5.5万人次观看了视频直播。
“这些年,只要县里组织果业技术培训,我都积极参加,我还自掏腰包去其他地方参加培训呢。”定南县鹅公镇大风村果农卢爱成说。他一边种脐橙,一边学习种植技术,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被该县果业局聘请为乡村果技员,负责鹅公镇果茶站脐橙种植技术的指导工作。
护苗、打药、施肥、浇灌……发展果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支持也十分关键。赣州市从实际出发,成立市、县(区)两级果业局。按照“民办、民管、民助、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市、县、乡或以基地为单位的果业协会,构建以果业局为主体、龙头企业为纽带、果业协会为基础的产业组织管理体系。并由市、县两级果业局增设技术指导、果树苗木、果树植保“技术”三站,乡镇设立服务站,村(基地)聘用农民技术员,构建起市、县、乡、村(基地)四级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同时,赣州市加强科研攻关,不断创新果业技术,利用丘陵山地开发种果,不与粮食争地,大力推广“五统一分”“三大一篓”“三保一防”“猪—沼—果”生态开发模式,成为南方山区综合开发的榜样。在积极防控黄龙病的背景下,赣南脐橙逐步形成了“3+5”集成技术新成果,即以“三板斧”(防木虱、砍病树、种无毒苗)防治措施有效防控柑橘黄龙病,以“五提升”(坚持生态建园、彻底深翻改土、实行矮化密植、种植假植大苗、病虫综合防控)高品质栽培措施促进赣南脐橙升级发展。
围绕破解果业发展资金需求大、融资难问题,赣州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果业倾斜。通过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开发出“产业扶贫信贷通”“金穗脐橙贷”“财政惠农信贷通”“两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2016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67.97亿元,其中“产业扶贫信贷通”发放资金185.67亿元,有效解决了众多果农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