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栽培开启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精准化,水肥可控、便于操作,但同时过量灌溉的水肥回流液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在北京金六环农业园进行的彩椒封闭式循环栽培示范,解决了过量灌溉的问题,实现节水30%以上。
6月12日,记者来到北京金六环农业园,温室内黄、红、橙三种颜色的彩椒掩映在绿叶之间,宛如一个个饱满的小灯笼。大棚内整齐摆放着栽培基质槽,每个基质槽内栽种两株植株,每个植株旁配对一根营养液滴箭。位于基质槽下方的白色管道一直延伸到大棚一侧的营养液池中,形成紧密的“闭环”系统。
“目前,大部分无土栽培都采用开放式灌溉方式,回流液直接排到棚室外,不仅浪费资源,也会造成土壤盐渍化。”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专业技术员谷星宇介绍,“这个棚运用了新型的封闭式循环栽培模式,通过‘闭环’实现了回流液的循环再利用,有效减少了用水量和土壤盐渍化。”
据了解,封闭式循环栽培模式由市农科院研发,其技术核心主要在基质槽内,通过定时器设置灌溉次数和时间,营养液按照每天4次、每次20分钟的设定自动浇灌,多余回流液则通过管道再次输送回营养液池中。循环往复的灌溉方式最大程度实现了节水节肥。根据园区的试验测算,现在种植的彩椒全生长期平均每个棚用水只需要60方左右,比普通种植方式节水30%以上。
除了原始的营养液池外,现在北京金六环农业园还引进了水肥比例施肥泵,根据彩椒生长特性设定EC、PH参数,配比出的水肥比例更加均匀、精准性更高。“农业发展正在向智慧型、现代化转型,北京金六环农业园长年进行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示范,今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在资源利用率、生产劳动率、产地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农产品产出方面进行研究。”谷星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