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武陵山麓凤来仪 ——湖北省来凤县产业扶贫

2020-05-15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地处湖北、湖南、重庆三省交界,素有“凤鸣三省”之称,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来凤县在农业农村部支持下,大力发展“两茶一果”(藤茶、油茶和小水果)和“一蜂一菇”(中蜂和香菇),于2018年顺利实现整县脱贫。

  野藤串起大产业

  春日的来凤县,漫山遍野的藤茶发出了新芽。

  “莫看这些不起眼的藤茶,可是全县农民致富宝贝呢。”来凤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邱克柱介绍。

  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生于武陵山岩坡上。这种野生藤蔓植物,被作为土家族传统用于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如今发展成年产值近10多亿元的产业,是来凤县第一大农业产业。

  1996年,在大河镇担任乡村医生的向班贵在实践中发现,用岩坡上生长的野生藤茶治疗眩晕病(高血压)效果较好,从此开启了藤茶“野转家”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经中国药科大学对藤茶成份检测与分析,二氢杨梅素(黄酮)含量达45%,超过已知所有植物,还富含十几种氨基酸和硒元素。

  随着“野转家”技术日臻成熟,来凤县将藤茶作为农民脱贫产业积极推进,提出全县建成藤茶基地1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带动2万户贫困户脱贫的“4122”模式。截至2019年底,全县8个乡镇、78个村、8000余农户从事藤茶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25户),藤茶种植面积达7.2万亩。

  近年来,来凤县与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研发合作,改进藤茶加工工艺,率先在全国制定藤茶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研发的富硒藤茶系列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消费者满意商品”等称号;已获得保健品蓝帽子、GMP生产规范、绿色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等六大认证,主要成分二氢杨梅素提取等技术获得45项国家专利。

  来凤县按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对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全面升级,力争打造国内一流的藤茶产业基地。通过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包括茶精粉、黄酮提取物、藤茶饮料、医药保健品、面膜等50多个品类的大规模生产,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同步提升。

  科技扶贫筑根基

  3月18日,翔凤镇老茶村的一座荒山上,几十个村民正在挖坑定植油茶苗。

  “眼下,全村已经发展油茶3100亩,年底可达5000亩,带动周边6个村突破1万亩。现在,油茶加工厂的厂房已建设完毕,正在安装机器设备,建成后将延伸油茶产业链。”九三学社湖北省委科技部副部长、驻老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赵良栋介绍。

  2015年起,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开始在老茶村驻村扶贫。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组织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专家团队,深入该村“拿脉问诊”,根据该村土壤、气候特点以及曾有种植油茶的历史,确立了油茶与药材套种,发展万亩油茶、药材基地的路子。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共组织专家、教授11批85人次来老茶村指导,为茶农讲解修剪、施肥、防虫技术。

  2016年,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出资100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长期在外经商的村民郑方针投资900多万元,村民们以土地入股,共同组建三木林农业合作社。全村1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16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销售,所得经营收益按郑方针60%,村集体30%,村民10%的比例分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能拿到80元/天的收入。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累计为村集体分红50多万元。

  来凤县一方面紧紧抓住农业农村部、省直单位定点帮扶的契机,深化产业扶贫,精准帮扶。另一方面,大力依靠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等“本土部队”,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全县油茶已发展10万余亩,带动130余个村6000多名脱贫户走上了致富路。

  打开产业新局面

  春光明媚,油菜花开。来凤县三胡乡黄柏园村,武陵山尚风寨中华蜜蜂产业园,成千上万只蜜蜂正在金黄的油菜花上采蜜。

  “一户贫困户只要养上10箱中蜂,就可以脱贫。”尚风寨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俊说。2010年初,姚俊从浙江温州返乡创业,在黄柏园村建起第一个中蜂繁育基地。他分给30户农户每户10箱中蜂,并以每斤蜂蜜100元的保底价回收。2012年8月,姚俊成功注册“尚风寨”商标,彻底改变了当地蜂农只能向批发商贩卖蜂蜜的历史。合作社又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形成养殖、加工“一条龙”体系。

  如今,仅来凤县就有40个村、813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带动93户贫困户,打造了8个示范养蜂基地,联合农户养蜂2万群,年酿蜜10万公斤以上,综合产值近3000万元。合作社的业务范围还扩展到恩施州全州和重庆市黔江区等地。

  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武陵山尚风寨中蜂产业园已初步建成,通过“企业+村集体/创业者/专业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姚俊告诉笔者,他正在探索“千师百店”模式,培训1000名养蜂师、开100家销售网店,每家网店负责销售10名养蜂师的蜂蜜,推动来凤的蜂蜜产业发展壮大。

  来凤县大河镇拦马山村,38个香菇大棚分三列排开,10多名村民正忙着采摘香菇。

  “以前种地只能顾个口粮,现在有活干,能赚钱。”贫困户杨戌眉在香菇大棚打工,每天能挣75元,他说,家中的5亩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有1050元租金,加上在香菇基地打工,每月又能有2000多元收入,过日子不用发愁了。

  2018年4月,大河镇引进明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香菇产业,杭州市拱墅区帮扶干部考察后认为,香菇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是带动村民脱贫的好产业。明华公司缺少发展资金,杭州市拱墅区雪中送炭,安排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270万元用于建设大棚。如今,百福司、漫水、绿水、革勒车、三胡等5个乡镇建起300个恒温大棚,种植香菇380万棒,500多户贫困户吃上了“香菇饭”。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产业扶贫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