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科技动态

浙江大学等破解草地贪夜蛾扩散危害机制

2020-05-11来源:中国科学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近日,《分子生态学资源》在线发表了染色体水平的草地贪夜蛾基因组,并解析了其快速扩散成灾的机制。该成果由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宜春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为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因信息资源。


  论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教授李飞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们利用PacBio和Hi-C技术,对浙江省内采集的草地贪夜蛾样本进行测序,获得了染色体级别基因组。其基因组大小为486 Mb(Scaffold N50为16.3 Mb),重复序列占基因组的28%。


  “利用雌雄虫重测序,我们成功鉴定出Z染色体,同时首次鉴定出草地贪夜蛾的部分W染色体。这对于利用基因驱动技术打破其种群性别比平衡,以达到害虫控制的目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李飞介绍说,草地贪夜蛾的性别由性染色体Z和W决定,雌虫为ZW,雄虫为ZZ。


  结合转录组表达证据,该研究共鉴定出22623个蛋白编码基因。比较基因组分析显示,草地贪夜蛾基因组中的解毒代谢相关基因、化学感受相关基因、营养代谢及转运蛋白相关基因明显扩张。


  此外,研究团队还鉴定到草地贪夜蛾221个味觉受体基因,远多于其他昆虫。鳞翅目昆虫中较为保守的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也在草地贪夜蛾基因组中明显扩张,这可能与草地贪夜蛾惊人的寄主范围有关。


  该研究为草地贪夜蛾的扩散、入侵等生物学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害虫防治、开发新型绿色防控方法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1755-0998.13182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草地贪夜蛾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