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土专家” 薛新民:扎进大棚干大事

2020-05-06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4月以来,府谷县14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的双膜拱棚种植基地都生机盎然,村民在棚内除草、施肥,干劲十足。

这些种植基地是当地村民致富的“金矿”,也是种植基地创建人薛新民退休后的“研究成果”。

大棚,从无到有

10多年前,薛新民从教师岗位退休,专职在靖边县、佳县、吴堡县等地的农业园区进行经营种植和技术指导。2011年,薛新民成功试验研究出全钢架双膜春秋拱棚的搭建与种植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该项技术能实现根据区域小气候变化随时调节棚内温度,滴灌的方式也比传统大棚更加省水省肥省工。

2014年,薛新民在府谷县常塔村的4座双膜拱棚进行试种。试种成功后,续建的42座拱棚平均每棚每年有1万元收入。拱棚还解决了常塔村平整出来的集体土地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实现了村集体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而在五道河村,依托双膜拱棚,该村在2019年7月的首次分红前就创下14万余元销售红利。薛新民说:“目前府谷县所经营种植的12个双膜拱棚基地,累计释放土地流转红利14万元,为村集体创造41万余元土地承包收入,给合作股民分红30万元,为群众发放250万余元务工报酬。”

能人,从少到多

眼下正值种植基地用工高潮,一同忙起来的还有管理能手。今年,胡厂艳有了新身份。

胡厂艳2016年进入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的双膜拱棚基地,一边务工挣钱一边跟随薛新民学习种植技术。平整土地、建棚、种植、浇水、施肥、调节室温、组织工人……经过4年的认真学习,胡厂艳从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变成独当一面的管理能手。今年年初,胡厂艳被安排至常塔村种植基地担任管理员,每月固定收入4000元。

胡厂艳说:“从农民成长为管理员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事。”胡厂艳每天除了分派工人务工外,还承担着为有学习意愿的农民传帮带的责任。“今年我所在的种植基地已投入劳动力500余人次。”她说。

现在,在薛新民创办的府谷县圃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里,有27名管理员和3名技术能手,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都来自种植基地所在村,是薛新民一步步培养产生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常塔村村民除了每年可获得每亩450元的土地承包费和参与种植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外,还可免费学习种植技术。从2014年开始,村民张学为同妻子在常塔村双膜拱棚种植基地打工,每天可收入80元。建在他家土地上的2座大棚和基地办公场所,每年可让他有4750元的土地承包收入。张学为说:“ 6年承包期限到期后,我准备用这几年在务工中学到的种植技术,自己经营大棚,增收致富。”

目标,从小到大

今年年初,薛新民与庙沟门镇西尧沟村集体合作建设的20座双膜拱棚因疫情影响而暂停。但薛新民将育苗的过程提前,委托育苗商在内蒙古帮助育苗。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薛新民与其团队从整地、建棚、安置滴管技术到跨省运苗移栽,仅用了30天就为该村96户277名群众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种植基地产出的果蔬品质良好,府谷县城、榆林市、太原市等地的蔬菜零售商都与薛新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薛新民还有更大的计划。他说:“下一步,我计划以榆林市黄河东线府谷引水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契机,积极引进更丰富的果蔬品种,逐步扩大种植和经营规模,真正让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农民在家门口就品尝到南方时令果蔬,并为府谷县农特产品实现市场化产销对接提供品牌保障。”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大棚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