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科学种植中药材 提质增效富农民

2019-12-24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寒冬时节,在天津市蓟州区杨津庄镇六道街村的农田里,深耕打梗整理的田垄整齐排列,与附近普通农田形成鲜明对比,工人们正在查看滴灌设施,这里是蓟州区建设的优质高效中药材集约化生产种植基地。

“蓟州区气候条件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2013年开始引种了柴胡、丹参、黄芪、川芎等多种中药材。”蓟州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明俊说。但中药材种植总体规模较小,组织化及产业化水平也比较低,经济效益不高,中药材产业发展亟需提升产业化水平,进行集约化生产,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

2018年,为了促进中药材种植转型升级,蓟州区引进康圣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优质高效中药材集约化种植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一期工程将建成机械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现代高效中草药种植基地3500亩。”康圣唐公司总经理张占兵说。

“由于土地长期缺乏科学种植,造成土壤板结严重。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土壤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决定采用‘深松起梗’法整理土地。”在杨津庄镇六道街村中药材基地,技术专家霍树旺说,深耕机深入地下45厘米,将下层土壤翻出,通过施用有机肥来治理板结。土地整理后,再通过机械化作业,将土地打梗,这样不仅可以防风防旱,植物长成后透光通风,达到增产增效。

发展中药材产业,提高种子出苗率很重要。为此,每一颗种子都要经过电脑精选。“在种植管理上,基地采用种子线圈包衣和机播技术、水肥一体化设备和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同步进行的技术。”张占兵说。

发展中药材产业也要抢占有利农时。基地独创的“种子糯米线圈包衣机播技术”让种子经过处理后,外面包上糯米外衣,就像在外面穿了一层衣服,按照一定间隔用绳子穿成一串,再通过机器播种到地里,不受虫害。

“由于有线引导,种出来的药材非常整齐,便于后期的管护以及机械采收。”张占兵说,虽然前期投入成本要高一些,但是后期的管护采收成本降低了。利用这个技术,真正做到了提前下种,提前出芽,机械化生产,品质可控。

实践证明,新技术真正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加上科学种植和机械化生产,最终节本增效的效果显著。

霍树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植中药材,一亩地药材浇水人工费35元、电费80元,现在一亩地不超过10元,还能实现节水目的。“现在,3000多亩地,就6个工人,一个人就能管500亩,浇一亩地平均下来人工费也才一块多钱。”霍树旺用手比画着说,“因为用了滴管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成本大大降低了。”

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效益的提升,产业发展劲头的强劲。对于增长的效益,张占兵有着自己的打算:“为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公司以各村的合作社为纽带,以种植农户为基础,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种植基地以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为主体,兼顾有种植需求的非社员加入。凡纳入种植基地的农户,均由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公司为种植户提供每亩1000元的保底,并且提前预支。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为种植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系列服务和技术指导,社员按公司技术要求负责正常日常管理。

“未来基地还可以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农户每年可以增收1200元。”六道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国说。目前,全村共有1300人自愿入股,入股土地1700多亩,公司按每亩地1000元给入股人发放了保底金,确保他们的基本效益,等到收益后再按利润的20%-30%分红。现在大家种中药材的积极性高,不少农户都来入股。

“优质中药材种植关联产业多,只有发挥联动作用,才能保证质量,从多个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张明俊说,未来蓟州区还将充分发挥中药植物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特性,将中药材连片种植,形成观光农业,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让中药材种植成为蓟州区农民创业创新和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科学种植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