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佛山:为群众递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2019-10-22来源:佛山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今年夏天,凉山州金阳县马依足乡二村拉河沟组最不起眼的吴家“出名”了。高考放榜后,一封录取通知书从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寄到了这里。撕开信封的那一刻,吴小兵激动地喊出声来,一旁的家人也纷纷湿了眼眶……

对贫困地区的群众而言,教育是断穷根的重要途径。但在一年前,念书这条路对吴家来说是一种“奢望”。

“爸妈年纪大伤病多,支撑不了三兄弟同时念书。”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懂事的吴小兵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就在这时,一把名为“劳务输出”的钥匙为他们找到了出路。在父亲吴史土外出务工后,三兄弟的学业得以继续,吴小兵更是跟随哥哥的脚步踏入了高等学府。一家供出两个大学生,这在拉河沟组可是头等稀罕事儿,为此吴家人感到腰都直起来了。

为吴家递上解困“金钥匙”的人,是远道而来的佛山扶贫干部。

位于凉山州东南部的金阳县,贫困发生率高达42.6%,属国家级深度连片贫困县。随着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角声吹响,几名佛山扶贫干部跨越2000公里来到山高路陡的金阳,以钉钉子精神向导致贫困的关键因素发起冲锋,为渴望过上好日子的群众出点子、谋法子、找路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川西高原上的脚步声贯穿日夜,当分隔两地的情侣因同一个扶贫梦在此相会,当术后疼痛被帮助群众脱贫的夙愿掩盖,当凌晨加班的灯光点亮整个单位,脱贫致富的能量终将汇聚成涛涛江河,冲破一切桎梏,托起金阳群众追求美好明天的梦想。

一次改写命运的“远行”

佛山干部首创劳务输出“八步工作法”,为群众找到了短期内脱贫致富的钥匙,也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经验。

“像你这种熟练工人如果到顺德电器企业,一个月扣完吃住还剩四千多,加上政府补助的钱就有五千多,比留在这里强多了……”9月10日下午,在丙底洛村一栋居民房里,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金阳小组组长南策炳快速地算着一笔经济账,劝说30岁彝族青年阿子古格外出务工。

这样的场景,随行的金阳县乡镇干部早已司空见惯。因为这一年多以来,佛山扶贫干部每逢下乡走村,都会见缝插针地讲政策、算细账,将“去顺德打工能够有尊严地脱贫致富”的理念植入当地群众心里。

45岁的彝族汉子吴史土就是这样被劝出去的。彼时,吴史土三个儿子分别在大学、高中和卫校上学,是体面的读书人,这让他打心底里感到骄傲。但在光鲜的外表下,沉重的经济压力不容忽视。尤其去年他因身体原因不能再到工地干重活后,一家人只能在地里刨食,一年收入远远不够支撑孩子上学。“只能去借高利息的钱。”吴史土苦笑着说,只要孩子想念书,他哪怕变卖家产都会坚持下去。

由佛山扶贫干部组织的劳务输出宣传活动,给这位汉子带来了新希望。得知到千里之外的顺德打工不仅能拿固定工资,每月还有1000元补贴,吴史土果断背上行囊走了。如今他已在顺德家骏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了7个月,靠着他寄回去的钱和补贴,动过辍学念头的吴小兵在今年顺利上了大学。

劳务输出在改善金阳群众物质生活之余,也打开了他们思想的大门。“除了拿工资,还能看到很多新事物,大开眼界。“今年32岁的白里日在顺德新宝电器干得相当起劲,他希望在还清家里的债务后,能攒点钱做生意。

在金阳县,劳务输出正在改变许多贫困家庭的命运。有数据统计,2018年金阳共向顺德输出6批次742名务工人员,其中贫困户人数684名,完成协议数的228%。在佛山对口帮扶凉山的11个深度贫困县中,金阳输出佛山的劳务人数最多。

在金阳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雄看来,取得这一成绩有赖于佛山扶贫干部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佛山干部首创劳务输出‘八步工作法’,为群众找到了短期内脱贫致富的钥匙,也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经验。”

2018年10月,金阳县作为县区代表在全国家政座谈会暨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会上作交流发言,其劳务输出“八步工作法”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同,并在后续工作中推广使用。

一场直击痛点的探索

劳务输出是带动村民脱贫最快捷的路径; 要实现劳务输出,首先要切实转变村民的观念。

劳务输出是断穷根的有效路子,一人务工能带动一家快速脱贫。但在过去,劳务输出对金阳来说是块“异常难啃的硬骨头”。

去年5月22日,佛山市在金阳县首次举办劳务招聘会。尽管现场来了2000多名村民,但在招聘会落下帷幕后,金阳却没有一个人前往佛山。冷冰冰的结果背后有着诸多客观原因:受传统思想影响,金阳人多数无外出就业意愿;部分愿意外出者缺乏学历,语言沟通能力差,并且没有相应技能。怎样才能把金阳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佛山,从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这个问题让当地干部愁白了头。

八天后,前来赴任的佛山扶贫干部带来了转机。在迅速看完数百万字县志、踏遍34个乡镇后,南策炳清晰地认识到,对产业基础相当薄弱的金阳县而言,劳务输出是带动村民脱贫最快捷的路径; 要实现劳务输出,首先要切实转变村民的观念。

一场以扭转观念为目的的下乡宣传工作就此揭开序幕。王雄还记得,每天天还没亮,佛山扶贫干部就揣着干粮、拿着写满信息点的“政策明白卡”率队下乡宣讲,直到参回斗转才返程。这种连轴转的日子,他们一过就是两个星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去年7月5日举行的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上,金阳向佛山输出了31名劳动力,实现零的突破。不久后金阳又一次举行招聘会,这次输出的人数达到了184人……

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佛山和金阳干部忙得脚不沾地,有人甚至因此累倒。去年彝族年期间,当巴士载着434名新务工者远去后,南策炳突然出现严重眩晕、肢体抽搐的情况。“话说不清,连手指都动不了。”时隔近一年,佛山扶贫干部张炜海仍对那惊险一幕记忆犹新。经医院诊断,南策炳是长期劳累引发的中风症状,需好好卧床休息。但心系金阳群众的他在诊疗完毕后,又赶往了扶贫协作会议现场……

输出劳动力后,两地干部的工作远远还没结束。“输出只是第一步,只有劳动力在佛山稳定就业,才能产生脱贫致富的能量。”南策炳说,针对以往劳务协作“稳岗难”的问题,佛山扶贫干部和金阳县创新性设置稳岗干部,由他们驻顺德企业帮助金阳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稳得下、呆得住。

至此,以“任务分解、建群统筹、政策推动、精准发动、严格筛选、因人配岗、现场协作、驻企稳岗”为主要内容的八步工作法正式成型。依靠这套“法宝”,金阳成功向顺德输送了一批批劳动力。

当依靠双手在企业实现致富时,金阳人朴实的脸上绽放出笑容,扶贫干部心里亦涌入了暖流。

一次由表及里的蜕变

佛山扶贫干部带来的产业春风,正吹向金阳的每个角落。金阳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正在佛凉的携手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实现。

来金阳一年多,佛山扶贫干部的生活越发“返璞归真”。张炜海和孙韵诗是当地有名的扶贫“夫妻档“,自顺德来到金阳后,他们的消遣从看电影逛街变成了健身和学习。在交流感情之余,两人谈得最多的就是扶贫。另一名扶贫干部梁敬远则终日和密密麻麻的资料打交道,与前后方无缝沟通联络。

在热柯觉乡丙乙底村第一书记林涛看来,这些佛山干部低调务实,做事效率惊人,真正做到了将老百姓放在心上。在金阳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小到一杆路灯,大到一个产业,都倾注了他们的智慧与心血。

从高处俯瞰丙底乡木尼古尔村的山坡,一株株猕猴桃树苗迎风而立、生机勃勃。“明年三四月就能嫁接,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可达到上万元,比以前翻十倍。”谈及3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的前景,丙底乡党委书记石志云难掩兴奋。

在山高坡陡的金阳县,猕猴桃尚属一种稀罕物。因此去年提出规模化种植猕猴桃后,丙底乡干部非但没迎来想象中的支持,还遭受一片质疑声。正当他们因缺乏资金等资源急得团团转时,佛山扶贫干部及时伸出援手。他们不仅手把手教导丙底乡干部运作项目,还主动担任考察员、谈判员,带领乡干部与雅安企业多次磋商,敲定合同的每一个细节,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每一个问题。

佛山扶贫干部的嗓子谈哑了,丙底乡干部和村民的信心却更足了。在猕猴桃基地担任管理员的贾巴夫里说,眼看着树苗茁壮成长,他和家人非常心动,计划明年拿出两三亩地跟乡里一起种猕猴桃。

热柯觉乡丙乙底村同样生机无限。在佛山的支援下,丙乙底将佛山新村建成一条靓丽的彝族风情街,首次尝到“农牧旅”融合发展模式的甜头。“以前在外面打工稍微做得不好就会被骂,现在自在多了。”俄底作里和妹妹在风情街经营着一家餐饮店,生意最红火时一天能赚一万多元。今年索玛花节和火把节期间,该村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是以往年收入的数十倍。

佛山扶贫干部带来的产业春风,正吹向金阳的每个角落:在尔觉西乡曲木德村,崭新的白魔芋加工厂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达上亿元;在依莫合乡堵日洛村,残疾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项目即将迎来首次收益; 在依达乡瓦伍村,一个极具彝族特色的旅游农家乐在国道边拔地而起; 在热柯觉乡热柯觉村,数千只白鹅为村民带来致富的希望……金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正在佛凉的携手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实现。

……

金秋时节,又到了收获和再播种的时候。在金阳县丙乙底村,第一书记林涛为佛山新村旅游项目忙碌奔走,希望帮助村民从脱贫走向小康。在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吴小兵像海绵汲水般拼命学习,期待毕业后用双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而在他们奋斗的过程中,“佛山力量”一路保驾护航。

◎对话

产业扶贫要坚持 因地制宜和长短结合

记者:来金阳扶贫一年多,您的感受是什么?

南策炳:先富帮后富,这是中国的一个特点。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八岁那年冬天更是困难到要去讨饭。就在这时,信阳的一个部队给穿单衣的我们捐赠了棉大衣和棉鞋,穿起来特别暖和。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就决心要在未来回报这份厚重的恩情。凉山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的内地,来到这里后我常常想起那些帮助过我的人。现在我有机会、有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是我必须担当起来的责任。

我非常幸运能参与到这场消灭绝对贫穷的战役中。说实话,我从未在条件如此落后的地方开展工作,从西昌到金阳的路上,感觉情况差到出乎意料,这里的群众非常不容易。我跟这里的干部一起苦、一起干,是一个重新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记者:您认为脱贫攻坚的难点是什么?

南策炳:从长远来看,脱贫攻坚的根本在于教育。这里教育欠账太多,需要长期坚持耕耘。从中期来看,难点主要是交通。从短期来看,需要为群众找到迅速增收的路径。而短期里面最难的有两点:一是劳务输出,二是产业。劳务输出除了赚工资以外,更大的作用在于快速改变群众的观念。因此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项工作上。如今我们正在不断摸索和完善方法,逐步释放效果。

产业帮扶我认为要遵循八个字:因地制宜、长短结合。首先是因地制宜。将佛山那一套生搬硬套是不行的,必须结合金阳的实际来开展工作。金阳是长江上游生态功能保障县,这注定它无法发展第二产业,只能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金阳的海拔最高处有4000多米,最低有500多米,其中2000米到4000米海拔的贫困户特别集中,贫困发生率高达90%。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高回报、高价值的产业。但这里的生态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很多专家都提出可在此发展一些高品质的农业。例如牧草比较丰富,可以尝试规模化养殖;还可以建设加工厂,延长种植业的产业链。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这块我们正在打基础,包括支持农家乐、旅游民宿、小商店等发展。

其次是长短结合。这边的群众希望看到快速收益,最好今天投1元明天赚2元,但这是不可能的。产业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要同时兼顾短期和长期产业,保障村民信心的同时谋求更多可能性。在种植业方面,我们正在尝试种植野生猕猴桃和金银花,猕猴桃性价比非常高但前期投入大;金银花前期投入不大且见效比较快,一旦成功就可以迅速大力推广,两者就是长短结合。猕猴桃如果按照去年的收购价是4元/斤,按照亩产1万斤计算,300亩就是1200万元,这是一个很大的前景,非常值得冒险。

我们可以不冒风险,但正因为没人敢做,我们更应该把佛山的敢闯精神带到这里。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