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百亿的汽车运动城,投资30亿的高空极限乐园……最近,浙西衢州柯城区的体育特色小镇频频刷爆运动圈,光亿元级的大项目就招来5个。通过运动休闲这一新兴产业,柯城去年已经创造旅游收入超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近2亿元。
柯城?体育特色小镇?运动休闲产业?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人很难将三个概念相联系,但如今,事实已毋庸置疑。意外的是,“无中生有”的这一巨变,就发生在短短两年间。
浙江七成是山。放眼全省,柯城的山水,虽然清丽,但并不奇特,名胜古迹也不算多,更不具明显的区位优势。盘点运动资源,同样屈指可数,更别说跟极限运动搭上边。可几乎一夜之间,一个国家级的森林运动小镇就拔地而起,而且声名远播。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这已成共识。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寄希望于乡村旅游,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可不免又陷入新一轮的同质化泥淖。相比之下,柯城所聚焦的森林运动产业,个性化突出,令人耳目一新。
小镇何以横空出世?今夏,记者多次前往当地探寻答案。
一个项目带出一个产业
在衢州,森林覆盖率超八成的九华乡,是资源保护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尽管距离城区只有20分钟车程,但过去由于没有产业化地开发和利用,只能捧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为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九华不是没想过办法。下辖的23个村,几乎都曾引入过大大小小的产业:有的种经济作物,打采摘牌;有的开发旅游,试图用漂流、登山吸引游客;还有一个村,甚至效仿电视台的冲关节目,搞起了水上娱乐项目。
“出发点是好的,可这些项目光在柯城就有不少,每次跟在人头后头,缺乏差异性,很难吊足游客胃口。小打小闹一阵后,有的偃旗息鼓,有的无疾而终。”九华乡的党委书记姜瑜晖是名“85后”,下到乡镇已有多年,谈起过往,深有感触。
到底选择何种产业?九华苦苦求索,而这几乎是所有山区乡镇的共同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乡里找到原省旅游局的规划处长何思源。这位有着多年旅游策划经验的“老兵”,在通盘考量后,给出了一剂良方:森林体育。
带着这一命题,九华重新审视自身资源。乡里有座大荫山,被当地百姓视为“神山”,严禁上山砍伐,因此在核心区块,留有数百棵大树。能否在不破坏树木的基础上,引进“丛林穿越”?在全国,此类项目屈指可数。
2016年,九华乡正式牵手法国丛林穿越冒险公司,第二年夏天,就成功开园。因为够新、够奇、够特,果然一炮走红。根据协议,项目所在的新宅和源口两个村,每年不仅能分得10万元租金,还能获得5%的利润分红。
九华的探索立马引起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的高度关注。在他看来,如今城里人到乡村去休闲,不再是简单的观山看水,而希望有更多深度的体验和互动;同时,乡村振兴也不能光看乡村有什么,而是首先必须根据消费需求,形成供需的有效对接。
“从山水资源来说,浙江各地大同小异,如今都在发展产业,一窝蜂都搞乡村旅游。我们在起步之前,就另辟蹊径,避免雷同,把眼光放在新兴的、朝阳的、个性鲜明的产业,再站在市场角度,对乡村资源进行评估、审视和深化,森林运动就抓住了消费升级的风口。”徐利水分析说。
用品牌快速提升影响力
丛林穿越项目的落地,为九华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也奠定了发展方向。独行虽快,但不可否认,光靠单个项目,带动性十分有限,既很难把游客留下来,也很难走得长远。正好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
柯城能不能趁热打铁,打造出一个森林运动小镇来?特色小镇很快被提上日程,并在不久后,成功入选国家首批96个试点名单,还是浙江境内唯一一个森林运动乡村品牌。
为了快速推进小镇建设,柯城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整合力量,变体育部门单兵作战,为全区上下联合作战。确立规划后,小镇不再局限于九华乡,而是放眼更大地域,涵盖4个乡镇、52平方公里,形成五个大型区块和十个项目基地。名字也更加响当当,取名“灵鹫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
作为全新产业,如何先发制人,快速形成影响力?记者发现,柯城的品牌战略可谓得心应手:首先,导入中国极限运动协会资源,在其旗下筹建森林极限运动分会,抢占制高点;其次,将森林极限运动纳入“国字号”赛事体系,由小镇负责制定具体标准,拥有话语权;紧接着,举办全国森林极限运动高峰论坛,通过高端发声扩大影响力;最后,围绕森林极限运动主题,推出各类特色赛事,统一宣传、统一运营,增强品牌粘性。
为了给新品牌注入更多内涵,在文化挖掘上,柯城同样自有一套:专门设计了小镇吉祥物“句小芒”,灵感就来源于“春神句芒”和“灵鹫”,亮相小镇各个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同时打起“融合牌”,除了链接誉满围棋界的“烂柯山文化”,还将九华立春祭、灵鹫山佛教等传统特色文化融入其中,推出运动休闲旅游专线,一下提升了品牌厚度,既让当地百姓认同,也让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国资平台提供前期服务
一个小镇想要崛起,绝非举办几场赛事、论坛,出台几项标准、政策这么简单,更非戴个“某某体育运动”的帽子,便能一劳永逸,归根到底,还是得实体化落地。但现实的逻辑是,没有一定的基础,没有一定的人气,资本方往往兴趣索然,也不敢大投入。
对此,启动小镇建设之时,柯城就成立国资背景的绿创森林运动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相关投融资和项目建设运营工作,每年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启动资金。
“‘绿创’的职能,就是做政府想做,却做不了,或者不便于做的事情,解决发展初期的各种问题,为后续引入资本搭建好平台,提供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柯城区副区长陈雪良说。
首先,由“绿创”来收购和盘活区域内的闲置资源,特别是房屋。如收购小镇内20余栋明清古建筑,打造成小镇客厅,提供旅游集散、商业休闲、酒店民宿等功能配套;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负责收储农户的“一户多宅”,转换成村集体的合法资产,同时流转一些农户的闲置农房,为发展民宿留足资源;
其次,投入资金,用于路、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符合运动产业的发展需求。目前,一条徐莫森林汽车穿越小道,一条千里岗徒步森林穿越营道,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前期投资就是由“绿创”完成,待引入主体后,再逐步退出;
最后,代表政府与市场主体进行合作,开展规划设计、智慧景区建设、宣传推广等工作,正好与专班形成有效对接;与此同时,再利用现有资产,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融资方式,反哺项目建设。
赛事和项目互促互进
姚礼敏是浙江省科技厅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管理处处长,两年前下派挂任柯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分管森林运动小镇的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今年6月,姚礼敏挂职结束,在回顾最艰难的环节时,他认为,还属招商。
姚礼敏坦言,前期,看不到市场前景和盈利模式,想要社会资本真金白银投入,那几乎不太可能。因此,一方面,由“绿创”筑巢引凤,形成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中间平台;另一方面,则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来驱动,等到有了人气基础后,资本引入就将水到渠成。
据统计,一年多来,小镇相继举办了国际森林汽车穿越大赛、全国森林极限运动会、森林马拉松、江浙沪马帮越野挑战大师赛等赛事,迅速“俘获”了大批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引爆极限运动圈。
现在,赛事和项目已形成良性互动:因为有了赛事,迅速汇聚客流、打响品牌,更易引入资本,增强主体信心;同时,也因为有了项目,为赛事提供基础支撑,形成集聚化的产业链条。两者互促互进,从前期招商,变成了后期选商。
两年内,小镇就与12家企业达成协议,三大主题运动区的核心项目已全部落地。除了已建成运营的大荫山丛林穿越,今年签约的中国运动汽车城项目,引进吉利集团,将打造成全国首个运动汽车改装先行示范区,还有高空极限拓展区的奥陶纪景区项目,也有望跻身长三角地区首屈一指的极限运动冒险胜地。
此外,今年,柯城还将落地战狼军事乐园、千衢步道、丛林穿越二期等4个特色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吸引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届时,光运动休闲产业,就能实现直接收入超过20亿元,带动区域间接收入100亿元以上。
在徐利水设想的蓝图里,他更希望将运动休闲产业,转化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加速器”。现在,柯城已在小镇周边建设改造了31家星级民宿,并在九华设立“一乡千宿”民宿集聚示范区,同时探索创建以极限运动、乡村休闲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孵化园”,形成“运动协会+训练康复+赛事运营+体育营销+教育培训+设计服务”的全产业链。
尽管很多项目仍在推进中,但今夏,记者三赴小镇采访中,已看到随处可见的赛事道旗,以及来自各地的自驾车、背包客,很多民宿都是满客状态。一个新兴的运动城,已在柯城乡村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