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河南三门峡:提质增效打好特色农业牌

2019-09-29来源:中国农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9月18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三门峡专场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围绕“建靓天鹅城,增彩大中原”为主题,介绍了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农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三门峡市的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是传统粮食小市、特色农业大市。近年来,三门峡全力打造花果飘香的特色农业之乡,基本形成了以果品产业为龙头,以烟叶、食用菌、花椒、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为支撑,以畜牧、林业、蔬菜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2016年以来,特色农业产值连年占农业总产值的85%左右,灵宝苹果等19项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位居全国地级市“前100位”,2018年农民人均支配收入达到14262元,同比增长9.0%。

苹果是三门峡农民朋友的金果。近年来,全市坚持稳面积、提质量、树品牌、育龙头、促增收,打造“黄金苹果带”,苹果产业一片兴旺繁荣,每年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77万亩、产量19亿公斤左右,分别居全国地级市第7位和第6位,苹果优质率达到66%,单个苹果在市场上最高卖价超过20元,苹果产业对全市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25%,苹果和食用菌、鲜果、浓缩果汁远销俄罗斯等35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二仙坡和寺河山等中国驰名商标、二仙坡果业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和加工基地、全省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借助优势,三门峡还稳步推进特色农业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变的提质增效之路。刘南昌介绍,我们坚持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地完善区域特色经济布局,基本建成全省领先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国内有影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2018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8亿袋,实现产值20亿元,出口量占全省的1/5;全市栽培中药材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4位,其中连翘产量全省第1位、丹参产量全省第2位;新发展的红啤梨、软籽石榴、大樱桃、花椒、艾叶等特色农产品蓬勃兴起,其中红啤梨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70%;浓缩果汁加工能力在47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6左右,成为展示三门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名片。

三门峡还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稳步推进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品牌化营销之路。坚持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以大数据优化资源链,在全省率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成首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展势头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6000余家电商主体和网点,其中,销售额超亿元企业5家;苹果、核桃、香菇、大枣、蜂蜜、陕州糟蛋、杜仲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2018年实现交易额18.5亿元,是电商发展初期的2.2倍,越来越多的农村市场被“唤醒”,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由“销得出”转向“做品牌”。

同时,三门峡市积极打造特色小镇,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三产融合发展的协同高效之路。深入挖掘特色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推动“旅游+”“生态+”“健康+”等向农村渗透,有计划有重点地打造了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苹果小镇、香菇小镇、温泉小镇等特色小镇,卢氏县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迈开新步伐。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游客量达684.3万人次、总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32%、77.6%,“美丽资源”成为促民增收的“金钥匙”。其中,卢氏县新坪村森林覆盖率达85%、山高谷深沟长流水多,以前曾长期封闭落后,这几年通过新开发建设豫西百草园景区、完善豫西大峡谷风景区,全村393户群众中仅经营农家乐的就有80户,好特色带来了好“钱景”。

刘南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打造特色农业强市,努力推动特色农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王牌”。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特色农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