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产销有渠道,脱贫有保障——甘肃省会宁县积极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见闻

2019-09-23来源:中国农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这个秋天,丰收的喜悦早早就爬上了甘肃省会宁县四房吴镇大南村西坡组贫困户谢普勇的脸庞。“今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分到了4座蔬菜大棚种植无籽西瓜,还和外地老板签了合同,由对方统一供种苗、肥料、农药,县上、镇上的农技员教我种瓜技术……初步一算,4个大棚我能净赚两万多元。此外,政府还给我发放了2500元的产业达标补助金。”谢普勇说,以前,他和妻子靠在家种地过日子,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生活很紧张。现在,政府帮助他发展起了产业,还打开了销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种出来的农产品有销路,能够换成真金白银的收入装进老百姓的腰包,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梦想,照进了许许多多谢普勇等会宁贫困户的现实生活。

会宁县是甘肃省确定的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当地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贫困程度深。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按照“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思路,大力实施“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把蔬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贫困户产业达标覆盖、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通过给政策、整资金、强保障等措施,按照有需求的贫困户户均4座(2亩)的标准,建成了塑料大棚近3万座,全县瓜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0.1万亩。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会宁的头等大事和基础性底线任务。”在日前举行的会宁县2020年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上,会宁县委书记王科健说,会宁坚持把产业扶贫摆在压倒性位置,把蔬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以来,为了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会宁县委、县政府下大气力拓宽会宁蔬菜销售渠道,力求建立稳定的蔬菜产销体系,让产业发展的成果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县蔬菜产业走上规模化发展路子后,为了加强对产品产销对接,县委、县政府今年已是连续第4次举办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了。”会宁县委副书记李桐说,今年的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会宁通过县上联系、乡镇对接、县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等方式,邀请到了来自广东、山东、浙江、云南、上海、安徽、河北、河南、江苏、宁夏等地的客商56人及省内客商29人。对接会前,为了增进了解,县上还专门安排客商们到产业园区及基地现场进行观摩。

“没想到,我去年种的荷兰豆能卖到英国,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牵线搭桥!”会宁县土门岘苏堡村东社贫困户张思万对记者说,当初,在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动员下,他改变传统观念,在自家承包地上建起塑料蔬菜大棚种植蔬菜。2018年,他选择种植荷兰豆,一年两茬种植下来,收入2万元。“这个收入要感谢政府提前就给我找到了买主。今年我在大棚里种植的是青菜和西红柿,全年预计能收入4万多元。”

自己种植的瓜菜,早早就找到了买主,张思万感觉心里“很踏实”。事实上,在今年会宁县举办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前,一些在会宁发展蔬菜种植、且对各产业园区情况较熟的客商,早早就与该县中川、甘沟、新庄等3个镇签订了协议,代种塑料大棚4941座。

 

“2019年,会宁县瓜菜产量预计达到53万吨以上,其中蔬菜28万吨以上,瓜类25万吨以上,销售收入总额预计可达6.6亿元。”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伏涛说,此次对接会期间,受邀前来的客商已完成对接意向签约代种塑料大棚3856座,订单种植塑料大棚4560座,对接发展露地订单种植1.8万亩。会后,县里还将积极行动,加强再对接、再签约,并根据各企业与蔬菜协会、合作社签订的意向,科学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的蔬菜种植品种,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建立长期稳定的蔬菜销路,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地处陇中地区的会宁县境内海拔落差大、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多,病虫害轻,化肥农药施用少,瓜类、蔬菜“三品一标”认证规模达到180余万亩,生产的荷兰豆、西蓝花等远销英美、欧盟等国家地区和国内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王科健表示,下一步,会宁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断提升“会宁高原夏菜”科技含量,优化高原夏菜主产区,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秉持绿色理念,开展蔬菜产业绿色生产方式改造,努力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让绿色、优质、安全、健康成为“会宁高原夏菜”最大的底色。会宁县还将秉持共享理念,加强与各方经销商合作,共享信息、共建网络,建立利益紧密联结、产销密切衔接的稳定交流渠道,打造“会宁高原夏菜”出村、出县、出省、出国的快速通道,打开更大、更广、更高端的市场,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攻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