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三人话“三农”|农村奔小康 精神获得感更为重要

2019-03-08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中国乡村之声2019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三人话三农》本期关注你心中的小康生活究竟是啥模样?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全国十佳农民冯立田,和中国乡村之声主持人孟然,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孟然:小康这个词很早就有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概念?

  冯立田:小康这个概念也一直在我耳边,其实在80年代,我20多岁的时候,看见人家骑辆摩托车,我说这太幸福了,我感觉我有辆摩托车就进小康了。

  朱启臻:对于小康生活,我们尽管有一定的标准,有一系列的指标,但它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随着社会不断发生变化,像刚才讲过去没有自行车,就想象着有一辆自行车也很高兴;看人骑摩托车了,就想有辆摩托车;当有了摩托车后,别人又开汽车了,我觉得汽车也好......所以它是不断地循环往复地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小康有指标,但是我们不要固守这些指标,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人们需求的变化来确定幸福的小康内容。

  孟然:刚刚我们说小康生活可能先从“钱”这个物质基础开始,实际上这几年大家生活真的变化太大了!

  冯立田:我认识一个种草莓的老头,老家在东北,在北京种过几年草莓。他姑娘嫁到玉田,他跟姑娘回玉田过日子,包了几个棚。我看他的幸福指数挺好,跟玩似的,老头说我不是要创业,我要玩,但是他玩出了奇迹,草莓采摘在春节前80元/斤。一亩地的一个棚赚了15万,3个棚赚了40多万,现在年轻人羡慕他说老头你玩出40多万。

  朱启臻:实际上我们如何奔小康?选择小康的路径问题,过去我们紧紧盯着钱,努力挣钱、挣钱、挣钱,最后发现不管达到目标,还是没有达到目标,都很失落!因为什么?因为它不是一种放松的心态来过生活,而是仅仅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我们说不忘初心,我们为什么要奔小康?我们要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仅仅为了钱,你说它就美好吗?肯定不是,没有钱也不美好,所以奔小康的途径选择非常重要。

  孟然:我们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朱启臻:农民的小康应该是国家奔小康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是我们说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所有人都要一起进入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孟然:现在我们收入越来越高、心情越来越愉悦,而且各种配套设施服务也越来越好——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大家生活越来越便利,这是从公共服务方面也给大家带来一种小康的体会。

  朱启臻:小康它是综合性的指标,除了经济收入,老百姓的住房、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也给人所谓获得感和成就感。

  冯立田:奔小康,我认为精神获得感更为重要。

  朱启臻:我研究农民问题,我们说的农民奔小康,我觉得需要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产业供农民实现充分就业。就业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现代农业、家庭农场主,就地就近的去打工,农民就有了获得感。有了稳定收入,还能跟家人团聚。第二就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最近的中央一号文件、两会,大家可能最感兴趣的就是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一个是家庭农场,一个是合作社。合作社是组织农民共同致富的有效组织形式,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合作社的生成机制,形成更多有效的合作社,来带领农民一起奔小康。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农村奔小康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