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奋斗者之歌|新农人郎书秋的事业第二春

2019-01-29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眼下正值农闲时节,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仍在紧张而充实地忙碌着。他们有的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有的顺应形势发展现代农业,还有的利用自身优势大搞农家乐。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振兴景象。

  近日,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深入黑龙江、陕西、青海等地农村,记录下这些农业人农闲时节的奋斗故事。“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奋斗者之歌》第二篇:冰天雪地绿意盛——新农人郎书秋的事业第二春。

  一栋温室长约一里地,温室墙体厚度达6米以上,蔬菜采摘运输使用室内“铁轨”,冬季生产居然一点儿不耗费燃料。这种新型蔬菜生产方式的农业园区已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西官镇建成。

  郎书秋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她在现代农业的转型中找到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在这个冬天,曾经略显寂寞的乡村也热闹起来,产业工人的薪水和福利的提高,让村民们觉得格外喜悦,大家在奋斗中迎接着春节的到来。

  年味渐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西官镇村民刘丽娟却顾不上采购年货,这几天她都在兢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忙活着割菜装箱,一天下来100多块钱的收入,让她乐呵呵。

  刘丽娟:收入挺好,比以前强多了。工作稳定,以前打零工,有活就干,没活就只能待着,现在这个是有固定工资的。

  兢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55个温室大棚,从外面看,这些大棚排列整齐,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着银白色的光,很是好看。进入棚内,整个大棚的长度、高度令人惊叹,棚内很温暖,让人忘却了外面的刺骨寒风。大棚内种植的芹菜、油菜等叶类菜一片绿油油,生机盎然。

  环顾四周,和刘丽娟一起忙活的还有不少,她们全是附近的村民,刘丽娟随身携带的对讲机也是不时地响起。

  刘丽娟:正在用对讲机讲话的是维修工,哪个地方坏了他就去维修,另外也会讨论往库里运柿子的事。

  合作社负责人郎书秋说,腊月二十五前后是园区内最忙的时候,巅峰时的用工量超过500人,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干劲中迎接着春节的到来。

  郎书秋:春节是全年最忙的时候,热火朝天,晚上8点多都点着灯。一个棚里大约有30来人,赶紧割菜,装箱,第二天起早就拉到哈达蔬菜市场了,大家干的也有劲儿,挣钱呐。

  郎书秋说,工人们采摘下来的蔬菜,有着严格的出厂标准,品相不好的会被留下,作为员工福利下发,这样,大家的年货也就有了。

  郎书秋:我们的员工福利不次于大企业,节假日比如中秋、端午、春节全部都会发福利的,他们有工作服,春秋夏天都不一样,品相不太好的蔬菜,免费给工人们,他们就会拿回家去吃了。

  哈尔滨的冬季非常寒冷,有时会迎来持续性的雪天、阴天,气候制约着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冬季蔬菜的供应主要依赖于辽宁、山东等地。郎书秋说,现在,兢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每个棚,大约可以生产10万斤的蔬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蔬菜供应的问题。

  郎书秋:现在基本上是运到哈尔滨哈达蔬菜市场,我们跟他们有合同,今年80%的菜都供应给他们了,还有一些是零散的,是我们双城本地关系不错收购商的,我们也多少卖一些。

  冬闲人不闲,源于郎书秋和丈夫马海涛的商业发现,源于他们的大胆尝试和实践。2016年,西官镇有一位蔬菜种植大户,从辽宁引进了“零能耗”棚室建造技术,这种技术是把普通温室的墙体用泥土加厚,底座宽度不能少于6米,外观上像是一个泥土堡垒。郎书秋夫妇俩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第一时间就租了其中的两个棚,做起了试验。他们发现,这种墙是不透风的,可以保证棚内蔬菜安全越冬。

  郎书秋:墙是梯形的,外侧也是这个形状,底座6米厚,上面2米,呈梯形。主要靠吸热,阳光好了,它就开始吸热,在白天摸是热的,比手热多了,到晚上棉被摞下来,一晚上这里面的温度就靠墙体散热,晚上温度足可以保持在零上5度到10度,只要温度不达到零下,这些叶菜就没有问题。

  马海涛:最冷的那几天,一直阴天,晚上2点多我在家看温度计,零下35度,第二天起早我马上就过来看棚内菜有没有啥问题。一进棚内,门口温度3度左右,往里走几十米是5度,地温是6度左右,挺好。

  郎书秋和丈夫明白,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于是在2017年,他们和几位合伙人由租赁者变成了开发商,投资建起了这片合作园区。

  漫步整个温室大棚,浓浓的蔬菜香味扑面而来。吃一口西红柿,会完全被它的纯正味道所征服。夫妻俩说,他们坚持让这里的蔬菜自然生长,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这是他们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也有着具体的可追溯措施。

  马海涛:为什么我们的西红柿比较好,令人放心呢,因为这个完全靠自然熟,检测的时候农药残留全都是零,没有一点超标。

  郎书秋:绿色是肯定能保证的,合作社自己有速检设备,在往外送之前都要做检测的,合格之后才流向市场。而且我们有追溯二维码,在包装袋上,扫了之后会显示哪个合作社种的,产地在哪。有些棚有监控,在追溯平台的网上可以看见,每天的施肥情况都可以看到。

  看着一箱箱蔬菜的运出,郎书秋说,她在现代农业的转型中找到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未来合作社的规模还将翻倍,农业领域,天地广阔。

  而双城区,正借助于郎书秋等新农人的努力,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产业协会助力的方式,与北京、山东、上海、广州等10多个蔬菜市场实现对接,建立起单品种定向销售的格局。这个冬天,一个“北菜南运”的核心区正呼之欲出。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攻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