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产销对接助力京津冀农业合作迈入新阶段

2018-12-03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四周年。11月30日,第三届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京举行。京津冀地区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有广阔的农业生产基地。因此,京津冀农业合作具有天然的互补优势,目前已经天然的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流通大格局。对接活动现场有哪些特色农产品亮相?京津冀农产品产销对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

  活动现场,一位身着清朝服饰的老板迎来送往,盛装打扮的“格格”们一字排开。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黑猪肉、山楂捞、山水石磨豆腐等。这位从清朝“穿越”过来的老板是河北皇家农庄庄主刘富金,他介绍说,这些特色产品都来自承德的“皇家农庄”,古时都是贡品。

  刘富金:清朝时,在承德钦点了一百三十多个农庄,为皇家提供膳食,有皇家猪庄、皇家菜庄,皇家米庄,皇家药材庄。我们用传统的工艺和技法让农产品发扬光大。好山好水好土,才能养成、种出好农产品,比如黑猪、土鸡,都是山上的,黑猪肉贵一倍,别的地方四个月就出栏,我们的要一年才出栏。

  用刘福金的话说,村里人祖上做“御膳”个个都是好手,不能守着祖传的手艺受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皇家农庄等企业成立,一百多个村子联合起来再次进军北京市场。

  刘富金:承德也准备把“皇家”农产品作为区域性品牌的推广,几个企业联合,老百姓种养,我们负责销售。搭建承德农产品进京上行,进社区,进农产品店、进超市、进餐饮企业的平台。好的农产品如果渠道不畅,想吃都吃不上,我们就是要把这渠道搭建起来。

  顺着展厅往里走,来自河北唐山的张金齐跟朋友即兴说起了对口相声。张金齐指着身后三米多高的“菜塔”说,这看起来比普通白菜更青、更嫩、更长的“慈玉”白菜,走的都是高端路线,不论斤,只论棵。

  张金齐:首先这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全中国只有玉田产,“慈玉”品牌是正宗品牌。通过七年的标准化种植,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现在已经找回了四十年前包尖白菜的味道了,甜脆鲜嫩。30块钱一颗大家都还抢,两颗卖到118块。今年我们调整了战略,把慈玉牌的玉田包尖白菜打造成“国菜”。

  说话间,一段别开生面的快板成功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天津武清田水铺的水果萝卜,迅速成为全场焦点。天津市武清区青园蔬菜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王俊秋说,为了充分发掘水果萝卜的价值,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搞萝卜生产。

  王俊秋:这个品种将近三千亩,我们这儿土也好水也好。这是老天赐予我们的衣食,我们很珍惜。我们村的人基本上都在家种地,很少有在外上班的。种个温室大棚比上班强。一季菜一个家庭能挣到二三十万,一年就能在城区买套房。

  来自北京华瑞良品商贸有限公司的陈鹏,在现场转了许久,除了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外,他还有个使命,就是物色各地特色农产品,寻求合作机会。

  陈鹏:我们响应号召,在河北坝上草原采购藜麦,在隆化县采购红薯干,在天津蓟县采购小站稻。我们采购东西会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打造。将来发展农业的思路必是品牌思路,抱团发展。

  从欧洲引进的“天津本地化”蔬菜金玉兰、长在酒瓶子里的“永不分梨”……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农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作为这次活动的“东道主”,北京新发地市场总经理张月琳认为,产销对接精准扶贫的重点是提升品牌价值,让贫困地区农产品不仅能卖钱,还要多卖钱。

  张月琳:推荐会是短暂的,但积累的品牌影响力是长久的。通过标准化、规模化保持品质稳定,就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打造品牌是个系统工程,推荐会、展销会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畅通的市场通道才能让品牌带动产业,从而实现稳定脱贫。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四周年,也是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的第三年。三年来,三地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做大做强特色优质产业为突破口,以特制胜,协同创新,促使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连续三年的产销对接活动,京津冀三地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促成稳定购销合作关系,构建优质高效现代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积极塑强京津冀大品牌,增强优势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为京津冀特别是河北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产业扶贫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据了解,环京津冀地区受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制约,还有不少贫困程度深、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指出,差异化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不同的社会及行业需求等,为环京津冀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张玉香:这一区域农民收入低,贫困发生率高,与京津发展差距大,成为区域发展的洼地和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但我们也看到,环京津冀地区具有特色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等特点,最适合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脱贫。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农业生产是基础,市场流通是枢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等。张玉香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整合力度,引导京津冀特别是河北贫困地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

  张玉香: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着力构建长期稳定的产销衔接机制。加快构建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推动产销方、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和长效联结机制,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

  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日益深化。京津冀农业合作关键在优势互补,成效在成果共享。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要进一步发挥好比较优势,完善流通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协同,重点抓好“四个对接”。

  唐珂:一是产业对接。着眼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三地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与全产业链配套相衔接的产业布局。二是市场对接。积极适应京津高端消费人群需求,加强产销地批发市场的合作,通过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方式,加快构建产销衔接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三是品牌对接。鼓励京津龙头企业、大型流通企业到河北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为河北农产品进入京津市场提供支持和便利。四是机制对接。着眼激活要素、壮大主体、融资惠农等领域,创新服务,试点先行,推动体制机制协同。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农业合作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