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企业+农户”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

2018-11-29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如何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要解决农村贫困、实现农民增收,就要借助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把个体分散的小农户整合起来,与现代农业发展接轨,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贵州省大方县有“中国天麻之乡”的美誉。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达1.2%,是国家药典标准的6倍。51岁的当地农民熊贤举,种了十多年的天麻,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亏。

  熊贤举:开始栽的时候是在房前屋后栽,栽块茎,失败了,没效益。

  据了解,当地群众早在七十年代末就开始了人工种植天麻,但大多只是在自家房前屋后小规模散种,没有真正形成整套种植技术,收成只能听天由命,产业一直不成气候,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全国天麻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贵州乌蒙腾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文:

  张光文:我们的天麻要种植需要大量种源。搞有性繁殖以后,种源有保证,这是一个突破。

  种源问题解决了,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2003年,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在羊场镇穿岩村建立了仿野生天麻种植科研基地,研究并推广仿野生天麻种植。公司总经理文平说,目前,以“公司+合作社+种植户”模式种植已达10000多亩,参与农户1000多户。

  文平:最早的时候我们是用的四六分成模式,公司提供种苗,老百姓提供劳动力、土地,公司占六,老百姓占四。现在是五五分成,对精准扶贫户四六分成,公司占四,老百姓占六。

  技术革新带来的是看得见的效益,效益激起了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大方青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九龙天麻的主基地之一。合作社理事长刘开松说,目前,中坝村共有178户天麻种植户,仅去年一年,通过天麻带动脱贫的贫困户就有37户179人。

  刘开松:质量好,产量高,群众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天麻产量逐年递增。今年我们村种植天麻1300多亩,人均收入2000多元。

  目前大方天麻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经营天麻的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30多家,覆盖全县31个乡镇(街道),涉及农户9000多户,年产值达2亿多元,约占全国天麻总产量的5%。大方天麻的“逆袭”之路,是企业带动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小户经营为主。即使在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我国土地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2亿多户,约占农户总数97%,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82%,户均耕地面积5亩。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仍将有约1亿户小农户,他们经营的耕地面积比重约为50%。因此,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小农生产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农户耕种的承包地面积共计11.8亿亩,占86.1%,仍承担着我国大部分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任务;农村为二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小农户是生成规模经营农户的重要载体,全国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农户402.1万户,基本源于承包农户。

  与此同时,小农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老龄化、兼业化严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60岁以上的比例超过24%,兼业农户比重超过3/4;另一方面,小农户难以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和城乡均衡发展。

  张红宇:现代农业要求大生产、大物流、大市场,小农户占有土地、装备等资源少,土地细碎化又导致其组织成本高、融资能力弱,运用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强,依靠自己打破农业生产的“低水平均衡”,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条件和动力不足。

  要实现农民增收,就要把个体分散的小农户整合起来,与现代农业发展接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表示,广大企业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可以通过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拉长产业链,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带动广大农户脱贫致富。

  刘奇:小农户与现代化的衔接,主要表现几个方面:现代思维、现代意识、现代技术、现代设施、现代管理、现代服务、现代金融、现代人才等。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小农户要绑到龙头企业这个航空母舰上才能避风浪;产业链的衔接,单家单户很难,只有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才能衔接;与多功能农业开发衔接,小农户很难对农业多功能性进行开发。

  刘奇认为,小农户要走向现代农业,企业是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农户和企业完全可以构建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实现双赢。

  刘奇:带动小农户提升技术、思维和品质。对于企业来说,连接一个农户就是一个资源,这个资源可以变成资产和资本。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可以走在市场的前列,可以把控市场发展的走势。

  小农户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一是“企业+农户”,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二是新型合作社,涉农企业牵头,为成员现代化农业产供销全过程服务;三是专业技术协会,通常生产企业牵头,为成员提供生产全过程技术服务;四是大型生产企业合作式生产。广东的企业温氏集团,首创了“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模式。广东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宋宗约介绍,目前,温氏已在贵州区域发展了11个分公司,养猪规模达440万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宋宗约:公司提供种苗、饲料、药物保健和技术服务,由家庭农场统一规划的场地进行养殖生产,公司确保产品保价回收,确保农场主的合理平均利润。这一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公司与农户联结为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近年来,企业和资本下乡,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将现代要素带入农业生产领域,从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而当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时,必然与农业生产领域原生的小农户发生关系,并会形成多种关系模式,包括完全替代、部分替代和共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认为,建设性的、融入式的发展才是小农户真正需要的资本下乡模式。

  邓大才:不仅发展农业,也建设农村,还能培育农民,参与村庄治理。带动周边农村的乡村建设。这是企业资本下乡的最高级的模式。企业是乡村振兴中难以替代的重要主体,资本是乡村振兴最具活力的重要动力。不要排斥它们,要把它们引到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中来。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乡村振兴 三农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