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江苏扬州依托“科技镇长团”助推乡村振兴

2018-11-27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早上七点半,穿着溅了泥点的胶靴,走过窄窄的乡间土路,再经过几轮消毒,杨国梁走进罗氏沼虾的“基因库”——育种车间。他小心翼翼地从网中捞起一尾刚蜕壳的种虾,嘱咐助手说:“要让它们每天都吃好、喝好、睡好,不能有任何闪失。”

  杨国梁,湖州师范学院教授,农业部“国家虾蟹体系罗氏沼虾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江苏高邮,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集中区之一。2016年,在“科技镇长团”牵线下,杨教授到高邮市送桥镇孙巷村创业,从此多了一个身份——江苏数丰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国梁是行业内的“明星专家”,曾选育出国内第一个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2号”。听说“大科学家”到了村里,最激动的是当地虾农。

  虾农过去大多需开6个多小时的车去浙江等地购买虾苗,出虾率在70%左右,个头也不大,一斤成品虾大约为50尾。杨国梁培育的虾苗价格每尾低15%,出虾率超过98%,一斤成品虾是20多尾。“杨老师的虾苗不是要不要,是抢不抢得到。更不要说从选种、育苗、售卖直到上餐桌,一条龙服务包售后。”当地养殖大户管国平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的30多亩虾塘,亩产从过去的600斤至700斤,提高至850斤至1000斤,养得好的可达到1000斤以上,收入翻了近一倍。

  对杨国梁来说,从实验室到一年四季几乎待在村里,条件艰苦还是小事。因为创业资金不足,大棚材料不达标,今年1月的一场大雪压塌了两个大棚,差点让他偃旗息鼓。幸好当地政府及时施以援手,给予创业资金补贴,虾农们也纷纷提前垫付货款,让他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

  在杨国梁团队的带领下,2017年高邮当地养殖罗氏沼虾每亩产值提高3000元。2017年全年,通过直接推广虾苗,为当地创造新增利润9000万元,通过间接推广——其公司供应种虾的8家育苗场,繁育虾苗35亿尾,创造经济效益1.8亿元。

  养殖场里来了科学家,一个富民产业从小到大。工厂车间来了科学家,一条生产线从无到有。

  不大的“盒状物”,拖着一个“小尾巴”,一个个“新鲜出炉”的传感器从生产线中有序滚落。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过去主打产品是油位传感器,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两年前,公司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在“科技镇长团”的牵线下,吉林大学教授卢革宇带队进驻工厂,双方共同开发新产品。今年上半年,新型车用氮氧化物传感器生产线正式开工生产,吉林大学汽车技术转移中心也落户当地。

  过去,这类科技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大多依赖进口,企业想过自主研发但耗时太长,想过找高校合作但不知道找谁合适。甚至就在眼皮底下的宝贝,有企业遍寻不着,硬是到国外引进花了冤枉钱。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滕飞一边打开手机进入微信“科技镇长团工作群”,一边对记者说:“科技镇长团其实就是一手托两家,将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与当地产业精准对接。这个群就像是个婚介所,79位挂职的科技镇长都在里面,八成是博士。他们每个人背后‘站’着一门学科、一所学校、一个科研院所。现在,大到对接一个项目,小到解决一种工艺,企业都能迅速找到‘门路’。”

  “乡村振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助力。但是,从论文到技术有个过程,要经过二次开发、中试放大,才能形成产品。而县域企业60%到70%的需求是要主动挖掘和引导的,需要长效机制。”高邮市副市长、第11批“科技镇长团”团长张军说。

  截至今年,这种被科技界与企业界视作“婚介所”的人才引进机制在江苏已实施了十年。县县通大院大所,镇镇有教授博士,是“科技镇长团”给县域发展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扬州则进一步创新机制——一人双任的“团+组”工作模式:团员到专业知识和产业发展定位匹配的乡镇(街道、园区)挂职,同时进入与自身专业特长及单位资源对口的区级机关部门兼职,服务乡镇、企业和产业,实现点面结合。

  据统计,2010年以来,扬州历任“科技镇长团”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6人、省“双创”人才258人、省“双创”博士297人、科技副总369人,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技人才项目1558项,其中立项693项、获财政资助6.31亿元。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科技镇长团
相关新闻: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