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世界最有想象力的5大农场!聪明人一看,都拿笔开始做笔记了!

2018-10-24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如果你认为农业只是种地和开拖拉机,那你就完全错了。在比拼个性的时代,一个概念可以打造农场爆点,空间上的打破、高科技的利用……都可以为农场带来竞争优势和流量。

  1.世界首个“3D海洋农场” 将帮助恢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

  纽芬兰的一位名叫布伦·史密斯的渔民发现,在上世纪90年代,大西洋海岸的鳕鱼类种群因多年过度捕捞而崩溃后,他的生计就消失了。在长岛海峡,他成功地转变成贝类养殖,直到他的牡蛎场连续两年被飓风摧毁。于是,布伦·史密斯提出了“小规模的3D海洋农场”的设想。目的是改变我们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的方式,降低气候变化和海洋退化的影响。

  他在写给《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中表示:这一“3D海洋农场”的基础设施非常简单——海藻、扇贝和贻贝长在浮动的绳子上,上面堆放牡蛎和蛤笼。而这些养殖产品将用来生产粮食、肥料、动物饲料、医药、化妆品、生物燃料和其他副产品。

  布伦·史密斯介绍,“3D海洋农场”将过滤有害、有污染物的水,封存二氧化碳,并支持生物多样性。因此,这样能恢复而不是耗尽我们的生态系统。

  2.世界首个漂浮农场 挤牛奶交给机器人

  预计2018年底,世界上首个“漂浮农场”在荷兰鹿特丹默威港开业,目的是帮助该地区持续生产更多本土食品。这座由荷兰一家房地产公司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漂浮农场”,将从饲养40头奶牛开始,每天生产约800升牛奶,足够让企业实现收支平衡。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机器人帮助挤奶。

  创始人表示,漂浮农场“易于扩展”,规模较大的业务有望“明显提高效率”。该农场还旨在尽可能多地重复利用和回收材料。

  荷兰这座“漂浮农场”共有3层,用锚固定在海底,在玻璃房里,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农作物垂直种植在成排的架子上。

  “漂浮农场”负责人阿尔伯特·布尔森说:“奶牛所吃的至少有80%是鹿特丹食品工业产生的‘废料’。”这可能包括当地啤酒厂丢弃的谷物,餐馆和咖啡馆的剩饭,当地小麦加工厂的副产品,甚至是草屑,这些都是由当地“绿色废物”公司的电动卡车收集和运送的。“漂浮农场”还将种植浮萍作为动物饲料。这是因为浮萍富含蛋白质,生长迅速,可以用牛尿当肥料。“漂浮农场”将在特殊的LED灯下安装四五个垂直平台,用于种植这些浮萍植物。

  农场主范温格登也正在寻找机会在荷兰以及亚洲建立更多的漂浮农场。范温格登表示:“我们希望建造更多的漂浮农场,但也欢迎其他人效仿我们,或提出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理念。健康、充足的粮食生产是更美好、更清洁、更安全世界的关键。”

  3.世界首个海底花园农场 缺地、缺水地区的全新解决方案

  这座位于意大利萨沃纳海岸的海底花园农场,位于海平面以下22英尺(6.7米),如今有6处温室,内含700多株植物。里面种着罗勒、西红柿、草莓、芦荟、薄荷、甘草、马乔莲等农作物。

  项目负责人卢卡·甘贝里尼说:“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探索极端条件下农业种植的替代,极端环境包括缺水、缺土和极端温度变化。我们正在寻找一种这样的可行性技术,使得生产提高。”

  卢卡·甘贝里尼是一个来自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的专业潜水员兼业余园丁,一次出海后他突然萌生出了在海里建一个菜园的想法。卢卡·甘贝里尼穿戴上潜水设备,将埋着罗勒(一种药食两用芳香植物)种子的泥土装在塑料袋里,“种”在了22英尺下的海底。几天后,罗勒发芽了。

  “我们将有机玻璃与钢架结合在一起做出了个‘生物圈’。”项目负责人卢卡·甘贝里尼介绍说,这个半球体温室直径6英尺,高3英尺,并用28个可拆卸式的螺丝钉固定在海底。这种设计确保了温室在风暴来袭时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一定范围内的振荡,并防止其被海浪撞击得支离破碎。植物通过“生物圈”内壁凝结水滴使得内部保持水分,其昼夜恒温26℃,湿度约83%,是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而且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促进其生长。

  每年9月份是到海底花园农场游玩的最佳时间,这时正巧也是农作物的丰收时节。团队成员们还曾采摘水下的罗勒做成沙司酱配餐吃。

  “海底花园”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疯狂想法,脱胎于一项颇受当地人喜爱的娱乐活动“水肺潜水(带呼吸器潜水)”。它其实是个水下温室,里面栽种的作物生长速度比在陆地上要快得多。“海底花园”的成功给缺地、缺水地区的农业带来了全新解决方案。

  4.世界首个沙漠农场 高科技创造绿色奇迹

  这片位于约旦于瓦迪拉姆沙漠中部的拉姆农场,占地2000公顷。瓦迪拉姆有约旦最壮观的沙漠景观,又被称作“月亮谷”,因为它像月球表面一样宁静沉寂。这里是典型的纯沙沙漠,风化的巨大岩石如同城堡。然而这里却一直在开展农业项目,拉姆农场是这其中比较成功的一个。

  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农场呢?原来人们发现干旱沙漠的地下竟有一个巨大的含水层。在这里建农场正好利用了这些珍贵的水源。而且事实上,约旦大部分的水供应都来自这一单一水源。

  种植者从百米深的地下含水层中抽取水,利用喷嘴对圆形农田进行灌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省水源。这里种植的种类包括茄子、卷心菜、无花果、石榴、马铃薯、南瓜、西红柿等多种蔬菜。农场的技术相当成功,使得目前该农场生产着约旦大部分的粮食。

  5.世界首个“月球农场” 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迈出第一步

  来自英国媒体的报道称,2018年中国嫦娥4号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并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首次在月球上进行种植蔬菜,饲养动物的实验,为未来月球基地后勤建设迈出第一步。

  由于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永远以相同一面对准地球,在月面活动的登陆器与地球的通讯受到极大限制,此前也没有国家登陆过月球背面。

  嫦娥4号的任务包括调查月球背面的地理情况,分析地质情况,最引人注目的是,登陆器里面包括一个铝合金容器制成的微型“农场”,动物产生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建立一个简单的循环系统,以了解植物能否在月球环境生长,动物在月球上是否能够生存。

  “月球农场”包括土壤、空气和水,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月球农场”将种植马铃薯、拟南芥,蚕卵在里面孵化成幼虫后,生产出植物所需的二氧化碳及粪便,在光导管引入的自然光线下,马铃薯、拟南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供应蚕的需求,从而形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监控设施则将数据传回地球,供科学家们研究,整个生态圈计划运行100天。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农场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