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广东清远:“三个下移”激发乡村振兴澎湃动力

2018-09-29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组织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通过调动干部群众两个积极性,打造一套既能适应一方水土、又能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组织模式,是实现乡村发展蹄疾步稳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体系,推动以“支部建到村组、自治沉到村落、服务下到村里”为内容的“三个重心下移”,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稳定农村社会、增加农民福祉、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路径。

  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清远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山地、丘陵占了全市总面积的70%。由于地处山区,一些行政村的面积达到几十平方公里,人口几千人甚至近万人,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乡村治理模式受到严重掣肘。早在2012年,清远市委、市政府通过大半年的集中调研,剖析了数个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一级基本没有党组织,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行政村所辖村民小组(自然村)较多,且相互之间没有经济利益和文化交集,村民自治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较为突出等等。

  “以前村里的道路、水利等设施出现问题,没人会去挑头动员大家来修,一是村集体没钱,二是大家也不愿意配合。”英德市西牛镇新城村一位村干部说道。

  给人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走出农村组织涣散和基层治理无力的困境,清远紧紧牵住了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末梢。从2012年开始,清远市针对乡村治理模式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就是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健全。

  针对彼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广、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突出问题,清远将党组织设置由“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调整为“乡镇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在行政村一级建立1018个党总支,在村民小组(自然村)建立9383个党支部。2016年开始,清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多万元,按照党支部规模大小给予经费补贴,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正常运作。

  为了在农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近年来,清远每年将50%以上的发展新党员指标安排在农村,并重点在村小组中发展。2013至2017年,全市共发展农村党员7835名,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基层党组织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成为了清远农村发展提速的重要引擎。对于这一点,连州市西岸镇东村的村民们体会颇深。2017年以前,东村还是组织部门“盖章”的软弱涣散村,然而仅过了一年多时间,东村便成功“摘帽”,还争取到“广东古村落”挂牌,成为了清远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近年来,村党组织增加了几名‘80后’支委,这些年轻人有公心、想干事,能积极面对并设法破解村中的发展难题。”东村党总支书记黄爱和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行“三清理三拆除一美化”,党员干部们纷纷带头拆除了自家旧屋,并且发动族内亲朋支持村里的建设。仅花了3个月,东村就拆除180间旧房,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通过推进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推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更加贴近党员群众,清远市有效地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一批新成立的党支部真正成为了群众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 

  村民理事会当好“左膀右臂”

  曾经,在清远,由于自治单元半径过大,并非完全的熟人社会,村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文化交集少,很多行政村难以形成良性的民主治理机制。

  针对农村行政与自治功能冲突、村民参与自治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清远市选择3个镇试点村委会规模调整,将现行的“乡镇-村(行政村)-村民小组”调整为“乡镇-片区-村(原村民小组、自然村)”,依据利益相关、地域相近、文化相连、规模适度、群众自愿和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原则,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位设立村委会,3个镇的村委会数量由原来的42个增加到为目前的425个。设置“下沉”后,村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村民自治,不再承担行政事务,同时,清远在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全面成立村民理事会,把村民理事会作为村委会履行村民自治与服务功能的重要辅助力量。

  9月,在连州市丰阳镇畔水村,村经济合作社与广州岭南集团签约种植的一千多亩水稻一片金黄,即将成熟。“这是我们第一年跟企业签订单,优质稻2元/斤,等村里加工厂一建成,这价格还要翻,耕一年的利润相当于过去耕4年。”畔水村村委会主任陈荣伟告诉记者,村里有了发展的好项目,离不开村民理事会的齐心协力。2014年,畔水村选举了20名在村中说话有威望、做事有魄力的乡贤作为理事会成员。“无论工作日或是休息日,理事会成员每天都会在村委会办公室碰头,商议村中事务,却没有领任何报酬。”陈荣伟告诉记者,理事会成员讨论村务时,因意见不统一吵得面红耳赤也是常有的事。然而,正是这一次次的锱铢必较,畔水村才有了村容村貌的巨大改善,有了集体土地的连片开发,有了村民邻里的一团和气。为了让土地收益更高,今年村里还建立了水稻加工厂,20名村民理事会成员每人捐出5万元作为建设资金。

  截至目前,清远市共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16806个、成员67623人。作为村两委的“左膀右臂”,村民理事会在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过去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强力推动的工作,真正变成了群众“自己的事”,破解了一些基层事务“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难题。 

  新乡贤回馈桑梓增智添力

  中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乡村发展欠缺能人带头,这是许多农村长期以来面临的困境。然而正如硬币的两面,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大批走出去的农民依靠勤劳智慧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反过来反哺家乡发展,从而成为“新乡贤”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畔水村的陈振武就是其中的一员。教师出身的他下海经商多年一直心系桑梓,作为村民理事会成员,没少为村中事务出点子、出资金。“这些年他陆陆续续捐献给村里钱,算下来有一百多万了。”畔水村村委会主任陈荣伟告诉记者。不过,陈振武更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前些年有村民看到种植淮山经济效益好,想邀陈振武入股,他二话不说就拿出十万块,并表示,赔了算他的,赚了算村民的。”陈荣伟说,大家听了都很感动。

  在清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陈振武”正回到农村,扎根乡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爱恋。  

  短评: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当前,农村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离散化等问题突出,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等现象普遍存在。在振兴乡村战略的历史机遇下,各地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清远市的实践很好地回答了如何推进组织振兴,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那就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组织农民振兴乡村,必须有“火车头”的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政治依靠,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力量之源。要强化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让党支部切实担当起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发挥凝心聚力、引领方向等综合功能,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组织农民振兴乡村,还要引导各方力量有序参与乡村治理。引导乡贤力量有序参与乡村治理,营造农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基层利益多元复杂,在许多重大事务决策前,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让各个群体在互动中充分表达、协调利益诉求,联动共建共治,最终实现共享的目的。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乡村振兴 三农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