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三农政策政策解读

家门口就能月入三千,农民朋友不用外出打工啦!

2018-09-03来源:农视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为了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强,扶贫工作在全国各地紧张又热烈地进行着,相关的政策规则,农民朋友们一定不能不知道,说不定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哦!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目前非常著名的“扶贫车间”!

首先,扶贫车间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定义!

就业扶贫车间是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为目标,主要设置在乡镇(村),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种养殖等生产活动或来料加工业务的生产加工点。

其次,扶贫车间具体怎么运作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官方说法!

扶贫车间一般来说有两种不同的模式:

▪ 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在乡镇(村)建设、购买或租用厂房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吸纳5名以上(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 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在乡镇(村)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建立承揽关系,委托5名以上(含)贫困劳动力居家从事生产加工活动。

看了官方的定义,相信大家还是不太懂扶贫车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没关系,小编再来给大家划一下重点,全方位解读扶贫车间,都是关键词哦!

1 促进贫困户就业

也就是说,扶贫车间主要是为了让农村的贫困户有活儿干、有钱挣,这是扶贫车间的首要目标,也是第一宗旨!所谓扶贫就要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挣钱途径才是根本之道。

2 就近就业时间灵活

为了农村朋友们的方便,扶贫车间主要在村里或者镇上开办,这样大家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方便照顾地里的农活儿和家里的紧急事儿。尤其是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在家里干活儿就可以,按件数给工资,非常灵活!

3企业、工商户、合作社

扶贫车间的运作是需要有企业来支撑的,因此当地政府一般会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前来,比如服装、纺织、电子、渔网、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等企业,可以解决大量闲置劳动力。而且这些类型的工作往往技术难度不高,农民朋友通过培训可以很快上手。

干货说了这么多,扶贫车间到底能给咱们农民朋友带来哪些切实的福利和影响呢?跟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一、留守妇女:挣钱顾家两不误。

例如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一位28岁的贫困户妇女冯维青,她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和上幼儿园的儿子,无法外出务工。去年12月,勉县从南通市引进企业,建立了社区工厂——勉县政力制衣有限公司。这为冯维青在家门口工作提供了机会。经过免费培训,冯维青很快就胜任了这项工作。

每天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后,我就到厂里上班。一个月我能挣3000元左右。钱挣了,家也照顾到了。

——冯维青高兴地说

据悉,勉县政力制衣有限公司是该县首个落地的苏陕产业协作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吸纳当地1500人在家门口就业。

二、老弱病残者:量力而为有收入。

例如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西曹村,村民石翠平在63岁这年成为了一名产业工人。去年以来,只要家里没事,石翠平都会来村里新建的车间编织藤椅。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制,石翠平平均每个月可以赚到2000元左右。

比起远在宁波打工的儿子,这点工资并不起眼。但石翠平说,这工作不算太累,又能和一起工作的工友聊聊天。最重要的是,弹性工作制让她可以按时接送上学的孙女。每天快到中午,石翠平便放下手中的编织工作,起身和工友道别,“孙女放学啦,中午给她做点儿好的。”

三、留守儿童:有枝可依不孤独。

例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丁家营镇,“这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个暑假。”11岁的王兴举快乐的说道,“是因为今年这个暑假是我妈妈陪我过的,以前都是我和我爷爷奶奶过的。”

王兴举的妈妈王友波在他一岁的时候就去了外地打工。后来因为家乡办起了鑫德服饰有限公司,在外打工和在家打工收入差不多,因此,王友波就决定留在家乡。“因为那个时候就是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现在就感觉家里面的工厂跟外面的都差不多了,所以不如在家里面发展。上有老下有小的,在家里面打工可以方便一些嘛。” 王友波欣慰的说.

在鑫德服饰公司,像王友波一样为了照顾孩子返乡务工的人还有很多,每到周末或是寒暑假,工人们还可以将孩子带到公司。公司的办公区特意布置了一个“安幼之家”,不仅有电视、玩具和各种课外书籍,而且整个厂区里唯一的空调也在这里。不过最让小朋友们开心的是,随时能够见到自己的父母。

四、返乡人员:回家创业好前途

看到家门口的脱贫致富机会,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承租扶贫车间。

例如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大埝乡冀庄村,三十出头的王常元回到了家乡,成了一家服装加工车间的承租人。一岁时,王常元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右腿萎缩,靠拄单拐才能行动。2005年,父母的相继离世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维持生计,王常元先后曾辗转青岛、北京等城市,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学习服装制作知识。

2016年,一个扶贫干部的电话让王常元重拾了儿时的创业梦想。利用他在外出务工时学到的管理知识和积累的人脉,王常元生平第一次当起了自己的“老板”。目前,他手下有30余名员工,帮助了18个贫困户实现就业。

他给自己的制衣厂起名“众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车间生产规模,让更多贫困户来工厂上班,日子能够过得好一点。

“我希望冬天可以给大家买点肉,夏天可以给大家买点雪糕,节日可以和他们一起聚餐。”王常元说。

扶贫车间是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一步,各地政府也都大力支持和鼓励,设置了很多政策性奖励。比如河南省实施“凤还巢”工程,设立100亿元的投资资金鼓励农民回乡建立“扶贫车间”;甘肃省政府鼓励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人员创办“扶贫车间”,给予5万元补助,并对场地、贷款等提供诸多扶持措施……有了资金、场地等的扶持,返乡创业的人们更加有了保障。

如果在外打拼的您,也有回乡开办扶贫车间的念头,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相关政策哦!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