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乡村建设

注重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脉传承

2018-07-16来源:文旅项目孵化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特色小镇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传统风貌正逐渐被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所替代,尤其是一些乡土景观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文脉传承面临着四个方面突出的问题。


第一,对文脉的理解狭隘。尽管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文脉传承是特色小镇的魅力所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将保护、传承、更新等同于一般的商业旅游开发或城市美化运动,停留在空间和形式上,忽视了原有的人文环境,丧失了历史的真实和文脉的内核。

第二,追求现代化和西式美。一些特色小镇建设盲目吸收、引用国外文化元素,特色小镇的原有文化特色在资本和利益面前被漠视,不仅历史风貌逐渐消失,而且人文精神也随之而去。


第三,照搬大城市更新的方式。为追求速度与效率,大多数特色小镇的更新规划都是直接套用大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原本可以让人们驻足、停留的街巷空间被笔直、开阔的道路取代,割裂了小镇功能、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联系,使小镇失去其自身特质。

第四,古董式原封不动的保护。尽管意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特色小镇的重要价值,但对其进行的保护是古董式的、封闭性的。而对老民居原封不动的保护,其实是对其安全保障和居住品质提升的一种制约。这不仅束缚了特色小镇空间拓展,还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居民也得不到资源盘活所带来的红利。为此,提出四个方面建议。

一、历史文脉的“和而不同”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原则。只有针对小镇的文脉进行梳理规划,最大限度地提炼出历史文脉要素进行规划、建设、保护、利用,才能真正使特定地域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并获得新生。寻找并强化文化差异是规避空间距离相近、景观相似、文化相像等同质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特色小镇更新规划设计时,应融合文脉多元要素,对特色小镇外在风貌和内在底蕴进行协调控制与建设引导,将碎片式的历史变成连续性、渐进式和综合性的历史,提高空间的可识别度与吸引力。

二、兼顾现代与传统和谐共生。任何文化都不是静态传承的,而是不断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特色小镇的职能、空间、风貌、肌理都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不同年代形成的片区与新规划片区进行整合,辩证地融入时代的功能、形式和技术,形成“过往为源、当下流行、未来传承”的空间脉络,保持特色小镇质朴、亲切的美感和格局肌理。同时要保有适当数量的本地居民,满足他们对现代居住环境、商业服务和公共设施的需求,进而由他们活态展现民俗等历史文化的精髓。

三、注重整合传统文化路线与景观游览路线。道路是连接特色小镇历史要素、人文景观的重要网络。特色小镇的道路交通规划应尊重现有街巷、保护街区肌理、延续文化记忆。要结合自然环境,融入现代交通理念和方式,构建开合有序、节奏明晰、景观丰富和序列完整的空间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游览路线,吸引更多游客,触摸文化脉络。

四、实施渐进式的小规模更新。历史文脉的传承不是仅依靠旧式建筑与风貌,而是在保留原有历史语言的同时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人们在特色小镇形态中,既能读出历史,又能咀嚼出历史空间的演化。这需要渐进式、触媒式的改造过程,以避免大规模、短平快、破坏性的改造建设。小规模更新有利于小镇内人口维系既有的社会关系和民俗风情,更契合特色小镇的发展实际。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dongyanqiu] 标签: 特色小镇 文化传承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