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重要突破口

2018-03-06来源:东江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黄细花接受《东江时报》等惠州媒体采访。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 摄

黄细花接受《东江时报》等惠州媒体采访。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 摄

采访结束,黄细花和东时记者合影。

采访结束,黄细花和东时记者合影。

东江时报讯 她曾因推动取消银行跨行查询收费而声名鹊起;也曾因倡议法定节假日高速免费、适时开放二孩等获网友点赞;还因为建议国家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引起不少争议……

作为一名履职已进入第16个年头、连任4届的“老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曾提出过许多关系百姓民生问题的建议并被国家采纳,今年她又把18条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上。究竟今年“花姐”关注的是哪些话题?参会最大感受是什么?东时记者在北京采访了黄细花。

履职16年提了200多条建议

3月4日下午4时许,被 “花粉”称为“花姐”的黄细花刚踏进酒店大堂,立刻就被“眼尖”的全国各地媒体们围住,接受媒体采访。

“很感谢惠州人民的信任,让我再次连任代表。这两天数了数,16年来我总共提了233条建议。”黄细花说,她从2003年开始做全国人大代表,因为此前没有当过市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那时候还是懵懂的“菜鸟”,当年只提了3个建议。之后,她结合自己工作领域如环保、科教、旅游逐渐拓展到民生各个领域提了很多建议。令她愈发有动力的是,这些年很多建议都引起国家高层重视并且已实现。

黄细花说,她任代表的这16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6年,作为一个人民代表,一定坚持初衷,积极反映民生问题,担子是越来越沉甸。今年她给全国两会带来了18条建议,涵盖了乡村旅游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学前教育等多个领域。

“今年我最关注的就是乡村振兴战略”

“除了我一直关注的计划生育政策外,今年我最关注的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广东省第八批援藏队副领队、西藏林芝市鲁朗景区管委会主任、一名曾任惠州市旅游局局长的“老旅游”,黄细花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声。她建议,现代旅游投资模式助推乡村振兴亟待资金与政策支持。

黄细花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还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大家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对保障乡风文明、乡村有效治理、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黄细花认为,从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这一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足以看出,一个旅游扶贫项目的建设,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仅靠运用大投入大产出的现代旅游投资模式,难以实现对一个贫困地区的产业转型进行全面帮扶,以及推动当地资源利用并消除贫困。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现在,鲁朗小镇周边的村庄,80%以上都开设民宿,农牧民的庭院成为游客最喜欢体验参观的地方,游客还喜欢试穿老百姓家的民族服装照相,还有老百姓经营骑马射箭场,带游客体验松茸等采摘,把生产、生活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生活区变成旅游区,农牧民变成导游。”黄细花认为,国家旅游局要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打造一批旅游新农村社区,形成居住区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庄。

建议以规划指导各地各部门有序分类发展乡村旅游

为此,黄细花建议:国家财政部拨付专项资金,国家旅游局牵头编制 《全国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专项规划》,以规划指导各地各部门有序分类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同时,黄细花还建议,国家财政部对认定的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给予培训等方面补助,引导、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投身旅游创客活动。推动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联络机制。大力发展实体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开发建设在线孵化平台,提供各类创业服务,突破场地和资金等的限制,为科技企业、乡村创客提供学习平台、交流平台、融资对接平台、路演平台、宣传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热点

建议尽快取消生育限制

计划生育政策是“花姐”多年来最关注的国家政策之一,今年“花姐”再次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尽快取消生育限制,全面放开生育,允许夫妇自己决定生育孩子数量。

长远来看全面二孩政策难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作为女性代表,从2010年以来,黄细花在全国两会上就提出了数十条有关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建议。尤其是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她直接提出“取消独生子女政策”的建议。2016年1月,“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花姐”多年的愿景终于得以实现。

基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两年多的实际情况,在去年提出全面放开计划生育的基础上,“花姐”今年再次更加全面地呼吁全面放开计划生育,通过《关于取消生育限制,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关于取消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建议》《关于尽快取消“超生开除”的建议》《关于取消“计划生育”的建议》等多个建议,密集反映建议内容。

“从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数量来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低于预期。从长远来看,全面二孩政策还难以使我国的生育率恢复到维持民族正常繁衍所需的更替水平,实现人口均衡发展。”谈到计划生育话题,黄细花拿出了一叠数据。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 (2016-2030年)》提出人口发展目标:202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2017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9008万人(即13.9008亿人),这意味着从2017年末到2020年末这三年间,我国人口净增长要达到2992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至少要达到997万人。净增人口等于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由于这三年平均每年死亡人口约有1000万人,这意味着这三年平均每年需要出生约2000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31万人,是我国自2000年以来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原因是,许多非独夫妇过去虽然想生二孩,但政策不允许,因此这些夫妇以前被压抑的二孩生育意愿都集中在政策放开的初期释放出来。然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上一年减少63万人,减去每年1000万的死亡人口,2017年净增人口仅为723万人,比每年必须净增长数997万少274万人。

专家预计未来几年生育率将持续走低

“现在生育率低,很多女人有自己的事业,生育愿望持续走低。”黄细花说。她介绍,根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还将持续减少。首先,二孩生育堆积效应在政策放开的头两年已经大部分释放出来。同时,处于育龄期的年轻人口持续减少。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8到44岁青年人口2017年为5.48亿,2022年将降低到5.18亿,五年间减少三千多万人。18到35岁年龄段青年人口同样呈减少趋势,从2017年的3.66亿将减少到2022年的3.44亿,共减少2200多万人。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存在一种普遍情况:农村生育率较高,城市生育率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育率将持续走低。此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健全,使得“养儿防老”这个以前农村居民多生孩子的经济动因正在逐步减弱并消失。

“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已经大大降低,大龄未婚族、不婚族、丁克族越来越多,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只有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黄细花认为,仅仅放开二孩,要实现202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的目标几乎是很难。

“很多人工作上很优秀,却因为计划生育丢了饭碗,这很可惜”

因此,黄细花建议,为了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应尽快取消生育限制,全面放开生育。如果全面放开生育后,出生人数继续下滑,则应在自主生育的基础上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在税收、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让普通家庭愿意生孩子,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

首先,黄细花建议取消生育限制,允许夫妇自己决定生育孩子数量。“很多人工作上很优秀,却因为计划生育丢了饭碗,这很可惜。”黄细花还建议,取消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和计划生育的各项考核,废除各地有关 “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文件。

与此同时,她还建议计划生育部门彻底转变职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利用卫计委医疗卫生资源,为想要孩子的夫妇提供生育辅助和支持,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国务院法制办废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取消征收社会抚养费,取消对放开二孩政策之前出生的孩子征收社会抚养费。教育部和财政部将幼儿园纳入免费义务教育,对民营幼儿园进行财政补贴。个人所得税改为按家庭征收,对多孩家庭减免个人所得税。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特派北京记者黄岸媚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wanwei] 标签: 黄细花 2017 花姐 乡村游居 创客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