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

解决“隐性饥饿”,功能农业应运而生

2017-04-28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我们国家隐性饥饿的人口数量达到3个亿。”

 

 

 

什么是隐性饥饿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民众膳食结构多存在不合理,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没达到推荐摄入量。“我国粮食产量从数量上已基本能够满足人民需求,但是质的问题却没有解决:长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和失衡,导致大量国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贫困人群营养不良,并由此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解决“隐性饥饿”,功能农业应运而生。2016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功能农业奠基人赵其国和尹雪斌博士合著了一本书《功能农业》。书中预测,功能农业的未来十年,将是黄金十年。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功能农产品,仅中国产值就将达1000亿元。这预示着,未来中国将有望培育80-100个功能农产品的“单品冠军”企业。

 

什么是功能食品

 

  功能性农产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肿瘤等)的食品;恢复健康(控制胆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神经中枢、神经末梢、摄取与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它应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食物的基本属性,也就是有营养还要保证安全;修饰属性,也就是具备色、香、味,能使人产生食欲;功能属性,也就是对机体的生理机能有一定的良好调节作用。功能属性是一般食品所不具备的特性,而功能农产品和功能食品正是这三个属性的完美体现和科学结合。


  根据食用对象的不同,功能农产品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日常功能性食用品,或称为日常保健用食用品。它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健康消费群,诸如婴儿、老年人和学生等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促进生长发育或维持活力与精力,强调其成分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程化食用品。
  另一类是特种功能性食品,或称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它着眼于某些特殊消费群,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心脏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症者等的特殊身体状况,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以解决所面临的“健康与医疗”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添加非食品原料或非食品成分(如各种中草药和药效成分)而生产的食品,不属于功能性食品范畴。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灵丫头] 标签: 隐性饥饿 功能食品 功能农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