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两天前的24日,英美法德日等多国驻华使馆及欧盟驻华使团官员,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深入交流,他们对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方面的努力表示肯定,认为“有组织的打假”彰显了中国政府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在加强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加大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交流互动。在几个月前的中美经贸磋商中,双方就互联网领域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等方面达成积极成果。中国针对出口非洲、阿拉伯、拉美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品开展的“清风”行动,获得相关国家的大力支持,有效保护了企业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也大幅改善。
知识产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支撑。近些年来,中国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力度,奠定了知识产权大国的地位,也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全球反假冒机构、国际刑警组织等授予中国公安、海关等部门“知识产权捍卫者奖”、“全球反假冒最佳政府机构奖”、“国际知识产权犯罪调查合作奖”。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新成就、新经验,有力推动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侵权假冒氛围在世界范围内积聚形成。
当然,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严峻挑战。一方面,需要大力鼓励创造,推动形成更多核心专利、版权精品以及知名品牌、知名商标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执法,深化跨区域跨部门合作,重拳打击假冒伪劣,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朝着互惠包容的方向发展,在知识产权领域努力实现从追随者、跟随者到参与者、推动者甚至引领者的转变。
当前,全球经济仍在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政府和社会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打击侵权假冒将会取得更大成效,而相关成功做法,将为国际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一个崭新的“中国范式”。
(作者为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