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食品安全

你应该知道的11个食品添加剂真相

2016-07-21来源:CEC食安体验中心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食品业内人士常说这样一句话,“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负面说法却总是不断冒出来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

这种截然相反的现状让消费者无形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和误解。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1.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凡是不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名单中的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有部分原因是层出不穷的违法违规事件的曝光,尤其是违法添加物令食品添加剂背了不少黑锅。

事实上,从没出现过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健康损害的案例。

合理使用:符合国标对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要求,且符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何谓滥用: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范围(比如染色馒头里面的柠檬黄),或者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量(也就是常说的超标),或者违背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比如用香精腌渍鸭肉伪造牛羊肉),都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

违法添加:如果加入的物质不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就属于违法添加行为(例如苏丹红鸭蛋、塑化剂饮料、三聚氰胺奶粉),使用工业级产品也属于此类(例如工业明胶、工业柠檬酸、工业硫酸铜等)。

2. 食品添加剂是必需使用的吗?

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出于以下几种目的:

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④改进食品感官特性;

⑤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3. 为什么一种食品要用到多种食品添加剂?

近些年出现的“一支雪糕有19种添加剂”,“25克蛋糕含17种添加剂”等一系列报道,最终形成的结论就是“中国人每天吃近百种添加剂”。其实这意味着要达到生产工艺和口感的要求,需要N种食品添加剂,仅此而已。

按国家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4. 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

通俗的说就是,“剂量决定毒性”。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

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实际上,多种食品添加剂的复合使用,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协同效应”,会大大降低食品添加剂的总使用量。

科学家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要进行严格细致的风险评估,并通过留下足够的安全系数,严格规定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来确保安全性。

5.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比国外多吗?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是相对比较少的大概有2000种左右,美国是4000种左右,日本也比我们多。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是比较接近的。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里有一多半是香料,而很多国家不把香料当食品添加剂管理。

实际上比较各国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多少是没多大意义的,这只是各国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管理上的取舍而已,安全性上并无分歧。

6. 为什么一些外国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可以用?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XX添加剂在欧盟禁止使用,而中国还在使用”,也有些报道会说“在国外的限量是XX,而我国限量比国外高”。

实际上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种食品添加剂,批准使用的前提都是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认为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至于某个国家让不让用、如何用,那只是管理上的取舍。

7. 生产者故意不让消费者看懂食品标签上的食品添加剂信息?

有些媒体和专家告诉消费者应该看包装上食品添加剂的信息,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新闻:3岁宝宝的家长王先生曾经很认真地查看过家里常买的几种雪糕,他发现,这些雪糕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用编号表示的,“像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明白”。

也有媒体煞有介事的说:“所有产品都没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含量。”言外之意,是厂家故意不把食品添加剂信息标注清楚。

其实这是因为配方属于商业机密,使用编号表示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

8. “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的食品更安全?

一般消费者认为“不含防腐剂”、“零添加”更安全,商家也瞄准了这一点,使用这样的描述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同时还能卖个好价钱。

实际上,防腐剂主要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否则有些食品还未出厂就坏掉了,甚至还可能产生毒素。从这一角度讲,防腐剂使我们的超市货架更丰富,也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

而且凡是国标允许使用的防腐剂都经过安全性评价,规范使用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

也有一些食品天然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因为它们不会给腐败微生物提供宜居环境来“生儿育女”,比如蜂蜜(高糖)、方便面饼(干燥)、腌渍食品(高盐)等,因此这些食品声称“不含防腐剂”完全是一种营销策略。

至于“零添加”就更不靠谱了。

首先,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下已经很难找到,至少整个加工工艺链条中完全不使用加工助剂几乎不可能。

其次,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安全的作用,“零添加”绝不可能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当然,只要消费者愿意为这个营销噱头买单,这样的产品就会继续在市场上存在。

9. 纯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更安全?

无论天然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科学的检验,那就是风险评估。只要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并按规范使用,其安全性并无高下之分。

厂家选择天然来源或人工合成,更多的是取决于成本,因为两者实现同样的工艺目的。“纯天然”标签跟安全性无关,和“零添加”一样只是营销手段。

10. 为什么有很多食品添加剂没有检测方法?

没有检测方法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食用香料、酸度调节剂、乳化剂、增稠剂等。

从原因上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香料,本身它们的使用量极微,而且用多了还破坏食品感官和口感,所以也不需要制定检验方法,这也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

另一类是酸度调节剂、乳化剂、增稠剂等,它们的安全性高,无需限量管理,因此也没有必要制定检验方法,而且大多数乳化剂、增稠剂等类别食品添加剂进入复杂的食品基质后也无法制定检验方法。

11. 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是否对人体造成损害?

大量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某食品检出/含有XX物质或XX物质超标,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XX严重后果”。这里的“XX物质”经常是某种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或某种违法添加物(比如工业明胶)。

媒体和消费者对于“超标未必产生危害,违法添加未必产生危害”的说法很难接受。之所以说超标未必产生危害是因为在制定标准时已经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而说“未必产生危害”的目的仅仅是告诉消费者不必恐慌,并不是说超标行为可以容忍,更不是要让消费者吃超标食品。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滥用食品添加剂还是违法添加行为都是违法违规的,无论是否造成健康危害都应当果断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滥用食品添加剂,通常离造成健康危害的量也有很大距离,毕竟我们不可能终生、每天都吃超标食品。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食品 添加剂 安全 真相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