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蒋高明:走进大寨看大寨

2015-12-13 作者:蒋高明 来源:微信公众号:生态家园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大寨,甚至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还干过建大寨田的农活,因此早就想过去看看。最近,应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几位师生相约,并受大寨村党支部李副书记邀请,来到大寨,近距离接触这个神奇的村庄。我们一行6人就住在李书记家里。

“七沟八梁一面坡”,是大寨的真实写照,放眼望去,大寨很平整的土地不多。不只是大寨,整个昔阳县的农村也大体如此。这里位于太行山区,是部分山地覆盖厚厚的黄土,土壤结构并不理想,土壤不稳定。这样的生态环境,按照现代机械化大农业的要求,是不适应种植粮食的,或者也不适宜人类居住。

然而,大寨存在的意义就是改变了不能生产粮食的现实,在上个世纪缺乏机械能投入的前提下,用肩抗人挑的原始办法,硬是将“七沟八梁一面坡”改造成了高产稳产的海棉田。大寨的有机粮食记录在上世纪70年代就突破了亩产千斤。大寨能够种植的土地,都是人工平整出来的,最大的地块也就四五十亩,很多土地不足半亩,更少的只有几个平方米。

大寨人靠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即使在自然灾害面前,不仅没有向国家要一斤救济粮,还每年向国家贡献20万斤粮食。如果全国农业都努力干,不抱怨不等靠,在并不适应农耕的黄土高原上都能够为国家贡献粮食,全国那些自然条件好得多的地方从事农业生产,应当更没有问题,中国人吃饭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这才是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原因所在。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有些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向中国伸手要援助是,机智的周恩来总理就向他们推荐大寨,甚至还陪同他们乘直升飞机到大寨看大寨人辛苦劳作的场面,亲自见证了中国人在困难面前自力更生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国外友人就彻底打消了等靠要的念头。除了山西昔阳县大寨,河北遵化县的沙石峪也是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革命干劲的一个榜样村。

大寨是个农户只有100多户的小山村,经过土地整治以后最多的时候土地七八百亩。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大寨发展了森林公园四五百亩。现有耕地500多亩,150亩发展了苹果,还有较好的坡地和沟底面积约350亩,分到100多户里。这些土地还有集体的农业组耕作,主要是耕地、播种和收获,个人负责施肥和锄草。目前大寨主要靠天吃饭,当年建设的非常好的水利设施,今天有些已经失修不能用了。

来大寨的名人非常多, 从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到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再到各级领导人,硬是明星加上知名作家,不计其数。大寨人对大寨精神的创始人陈永贵非常尊重,在大寨修建有很好的墓地,是按照陈副总理(陈永贵生前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拿工分的总理)选的地址修建的。大寨还修建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纪念碑,大寨有郭老三分之一的骨灰在此落地。郭老为什么对大寨那么重视,据介绍是郭老佩服大寨人的精神,大寨人在常人认为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不仅满足了自身粮食安全,还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粮食。

由于名人效应,来大寨的游客也非常多,每年有近30万游客。但已经大不如前了,外地游人到山西旅游,首先想到的是五台山、晋祠、平遥、乔家大院这样的风景名胜或文化景点,只有对那个年代有特殊感情的人才会想到大寨。

今天的大寨农业已经严重萎缩,几百亩地生产的玉米与外面市场上一样面临八九毛钱一斤的命运。当前大寨的主要收入是工业与旅游。下一步大寨的农业向何处去?大寨能否带领全国农村走生态农业道路呢?这是摆在大寨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大寨人至今还过着集体生活,农民人均收入1.9万元,这在全国农村中依然是较高的。农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有不少优惠,这让外界很羡慕。

下面附上几张现场拍摄的图片。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大寨 村庄 农活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