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科技知产

范式英雄张维迎

2015-12-10来源:人文经济学会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万川之月 | 邓新华专栏

作者:邓新华

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10年前,我和同学散步聊天,说到官做得大的人是否特别聪明。很多人认为人家能做到那么大的官,一定是非常聪明的,要不然上级怎么会提拔他们?而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赞同政府干预市场。因为他们觉得聪明的官员懂得该如何干预市场来造福老百姓。

我那时候正在读盗墓小说《鬼吹灯》,也在思考范式的问题,于是就对这个同学说了我的思考。我说:这其实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范式的问题(范式这个词,听起来很学术,但请读者不要吓跑,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较多人共享的基础性的分析框架)。

胡八一、王凯旋应用风水学的范式,分析地势如何来龙、怎样结穴、是否聚气、能否旺财之类的,来找到古人秘墓,破解古墓机关。如果风水范式真的可以得出稳定的结论,那么,古人是怎样寻找风水宝地下葬的,现在的盗墓者自然可以按照同一范式找到那些墓。但是,那些所谓的风水宝地并不真的旺财旺丁出贵人。

也就是说,所谓范式,它可能能使人们得出共同的结论,但却不意味着这些结论是对的。风水术名家也许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把风水范式应用得很好,但他们却是错的。所以,他们的对错和是否聪明无关。

官员同样如此。能够当大官的,应该是聪明的,但假如他们被错误的范式俘获,那么,他们再聪明也没有用。比如,改革开放之前,很多官员是笃信计划经济的,他们越是聪明地想出各种办法来推行计划经济,犯的错误就越大。所以,邓小平的改革贡献非常巨大。因为他实现了范式的转变。

另外,有些人能够很好地理解、运用这一范式,却又理解不了那一范式,你说这是聪明还是不聪明?

所以说,官做得大,只能说明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的官场范式理解得很好,其他的什么都说明不了。《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说:“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文法。则就是孔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哪个给你官做?”但是,就算孔子复生明代,在科举场上也可能失败。因为,尽管科举内容号称是阐发他的言论的,但其实范式已天差地别。

范式的对错,只能从逻辑上来看,不要去看人的官位。以为某人在这一范式中聪明,在那一范式中也会聪明,是一种心理错觉。因这种心理错觉而支持“聪明”的官员干预市场,错得远。

和风水术有点相似的是凯恩斯主义。在各类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券商分析师中,凯恩斯主义是最流行的范式。由于官员、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们共享范式,大家都相信宽松货币可以抗通缩,所以很多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常常能预测到降息、降准之类的,但是他们预测不到刺激经济的结果。因为刺激经济并不会出现凯恩斯教给他们的结果。这就像人们看了风水书,能找得到墓,但那些风水宝地并没有风水书所宣称的神奇功能。

所以这些专家也学乖了。他们宣传自己时,喜欢强调自己预测准了几次降息、几次降准。由此我也掌握了一个很简单的预测方法:如果多数学者、专家预测降准降息,那么,降准降息一般就会实现。因为央行和他们共享范式嘛。

这里顺便指出《鬼吹灯》的一个bug。《鬼吹灯》中,主角凭借的是风水秘术,但既然是秘术,它就不是广泛共享的范式,人家没有和你共享一个范式,你又如何根据这个范式去找到那些古墓呢?

说了这么多,要回到张维迎教授身上来了。张教授10月份出了教科书《经济学原理》。在本教科书中,张教授写了很多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内容,但同时也质疑了传统教科书的一些范式,写进了一些崭新的范式。

比如说,传统教科书讲完全竞争,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把这种状态当成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完全竞争是很流行的经济学范式之一。但是张维迎教授认为,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千差万别的产品,所以把所谓的完全竞争状态设定为理想状态,这一范式本身就是错误的。企业努力做的,应该是发现差别需求、满足差别需求,而不是趋同。但是,企业这样做,却被传统的主流经济学范式认为偏离了理想状态,需要政府去干预。

反垄断理论就是从这一范式推导出来的。企业在其细分市场上的份额较大,就被认为是垄断,政府要拆分企业、限制定价等等,以使市场趋向所谓的完全竞争。相反,像一些行政垄断领域,比如出版行业,有几百家出版社,每家占的市场份额都没有绝对优势,按照完全竞争理论,这却不算垄断。

张维迎教授认为,只有设置了行政准入的行业,才是垄断。张老师其实是从权利角度定义垄断了。这是截然不同的范式。

张教授在这本书中还质疑了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范式。不是说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不存在,而是传统范式把它们看错了,以为那是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前不久我访谈了张教授。张教授说到,1930年代开始的计划经济论战中,很多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都为计划经济说好话。著名的如萨缪尔森等人。计划经济在1990年代明显失败以后,主流经济学家也只是认为他们是偶尔看走眼了,并不认为主流经济学从基础上、范式上就错了。没有人反思过主流经济学的范式。

就我自己的所见,也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芝加哥学派,在反垄断问题上错了几十年,曲曲折折、反反复复之后,他们才慢慢同意,只有行政准入限制才是该反的。而奥地利学派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但是芝加哥学派会怎么说呢?他们当然不认为自己的范式有问题。有些人表现得很不耐烦:“好啦,知道奥地利学派在这个问题上是对的,但你们的观点已经被我们吸纳、消化了,你们就别叽叽歪歪啦。”中间为什么走了那么长时间弯路?他们是不问深层原因的。

官员为什么热衷干预?一些人说,你以为就你懂经济学?官员们比你聪明,他们明知道干预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干预可以让他们自己的利益更多,所以要干预。现实中,利益因素确实很重要,但也存在大量的官员,真诚地相信干预是有利于百姓的。

不说官员,说说学者。芝加哥学派是严肃的、真诚的吧?为什么他们也曾长时间支持反垄断法?一切从利益角度看是走过头了,范式才是关键。官员们学习的就是干预的范式,他们当然容易认为干预是对的。

张教授书中的新范式并不全是他的发明,而是来自于前代学者、尤其是奥地利学派的启发。当然张教授也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企业家的作用,但我不想给张教授溢美之词。我只是认为,张教授把新范式写进教科书,确是有勇气之举。

10年前,薛兆丰也在思考范式问题。他说,为什么那些明显错误的观点,却具有非常广大的信众?他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刚接受教育的时候,就接受了错误的范式。要改变这一点,要从范式上入手。

10年过去了,我的观察所得是,改变一两个流行观点还是有可能的,但改变范式难如挟泰山超北海。

而高校经济学教师中,多数人学的是传统范式,教的是传统范式,他们愿意接受张教授的新范式吗?甚至,恐怕他们都很难迈出静心读读新范式这一步吧?

张教授等于是向庞大的传统经济学教育体系发起挑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哪怕只影响1%的人,他也是满意的。

迎难而上,虽不能至,探究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乐趣吧。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范式 英雄 张维迎 经济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